川北亦有被单戏

南充晚报 2019-07-19 01:00 大字

□ 黄再林(顺庆)

曾几何时,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中,那造型玲珑、演出别致的被单戏,频频亮相京华,展示出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风采。如今,当人们在挖掘濒危的民间艺术、搜寻残缺的碎片资料,毋庸讳言,被单戏已被国人视为珍奇的艺术瑰宝。

被单戏源于川人的俗称。 它隶属于木偶艺术,又称手掌木偶、布袋木偶。所谓被单戏,是指它的表演场地范围、幕帘围帐似如一床被单之小。 它的人物头型多为樟木、梨木、麻柳木雕作,小如墨水瓶一般。服饰及手掌由布料、棉花裁剪加工缝合,底部有操作者入手套口,整体形状恰如小小布袋一般。 操作者只需用三根手指(大指、食指、中指)套入布袋内,食指操作头部, 大指、 中指分别指挥双手。 熟练的表演者以其三根手指的摆动功夫,将人物动作比划得栩栩如生。

提及被单戏, 如今的小字辈不仅闻所未闻, 就连年过半百的人们也有些陌

生。回望历史,被单戏(布袋木偶)这

一独秀的奇葩, 当年北京有、 福建

有、成渝两地更为常见。若论造型与

表演,福建泉州早已名列榜首、盛誉中外。四川的木偶戏概分为杖头木偶、布袋木偶。上世纪五十年代,川北民间的木偶戏社(班)相继走进了专业剧场。但亦有小型的被单戏班游离于民间。历经岁月沧桑,他们曾搀扶共进, 走过了承袭与流变的风雨里程。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全面复新, 川北木偶艺术迎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至此,新一轮木偶艺术的改革、表演手法的创新,当年的被单戏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线, 也许可以诠释为,它未能与姊妹艺术(杖头木偶)并驾齐驱,一路走向兴盛。

川北被单戏植根民间、别具特色。其独到之处在于表演、 击乐、 唱腔均由一人担任。演出时,于幕后操作者的手、脚、口都不闲,甚至两手要操纵6个木偶。所以,此种小打、小唱、小人戏、小舞台的演出,必须要求表演者具有多才多艺的技巧功夫。当年,素有川北被单戏巧手之称的郭忠勋(岳池县人),多年从事此门技艺,也许是这种民间小戏的精细与微妙,巧合了川北方言的“丁丁” 二字。 因此, 同仁们给他取了个雅号———郭丁丁。日久,老郭成了川北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那年头,走南闯北的个体民间艺人屡见不鲜。老郭常年挑着两箱道具,辗转于川北城乡的中小学校, 以微薄的收费让小观众易于接受。 他演出的剧目以传统、现代、神话、童话等题材为主,如《兄弟打虎》《老公公种红苕》《兔子拔萝卜》《熊嘎婆》《狐狸的妙计》等儿童们喜闻乐见、活泼诙谐的节目。在不足两米的幕帘里,老郭的手指将剧中人物表演得动作敏捷、 形态鲜活,看招式,变幻莫测;亮技巧,多彩多姿。他时而将小竹签插入偶袖之中, 捻动着灵活的手臂;时而凭借手掌功夫,做出舞棍、换衣、搏杀、飞腿、跃窗等令人叫绝的精彩动作,让孩童们看得手舞足蹈,笑声爆起。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我有幸赴成都木偶剧团学习,虽时间短暂,却对被单戏接触频繁。 尤其是与四川被单戏泰斗———沈慕银先生的交往中, 逐渐对此门艺术产生了浓浓兴趣。为了被单戏在川后继有人,沈老曾几度赴川北传艺收徒, 老郭便是他的弟子。 缘于我对民间艺术的厚爱, 受沈老之托, 应邀为老郭雕刻了两组被单戏人物头型。虽说当年的手艺粗疏,但对老郭的小戏班来说,可谓是如获至宝。每每提及此事,老郭不胜感激。我想,或许是一种缘分吧,谁叫我和民间艺人走得如此亲密。 一别数十年,尤其是南充区划调整之后,我与老郭很少碰面,但不少民间艺人了解他的行踪。据悉,他依旧痴情不改,仍在演绎着他钟爱一生的被单戏。有道是“物以稀为贵”。正值该县在挖掘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一则让人欣喜的信息传来: 老郭及其被单戏榜上有名。

川北亦有被单戏。 这一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并未完全消失。如今,在川北大木偶的舞台上,偶尔会因剧情所需,展现出手掌(布袋)木偶那出奇的特技效果。

新闻推荐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念好廉政“紧箍咒” 筑牢拒腐“防火墙”

本报讯(杨维岳池记者站张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岳池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岳池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