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退休教师杨达富重返教师岗位,专为村小唯一的学生、艾滋病毒感染者小杨儿授课。小杨儿一天天长大,即将告别懵懂、封闭的童年,杨达富却为孩子的身体、心理、教

广安日报 2019-03-28 01:01 大字

课余时间,杨达富和小杨儿玩跷跷板。

□岳池记者站 张凯 本报记者 刘婧 龙俊帆 文/图

岳池县镇裕镇的一个小村庄,有所“特殊”的小学:只有一间教室,65岁的退休教师杨达富和10岁的小杨儿,是这所村小仅有的师生。

一个老师、一个学生的状况维持了5年。半个多月前,通过镇、村干部做思想工作,一名智力缺陷的孩子,勉强成了小杨儿的同学。

村小没有生源,是因为村里的家长都不愿让自家孩子和小杨儿一起上学。

小杨儿有何特殊?从外表看,除了个头偏矮、体型偏瘦之外,和常人无异。可村里人都知道,艾滋病毒藏在他的身体里。

他的童年充满孤独

“怪病”带走了母亲和哥哥

小杨儿的父亲今年43岁,在外务工。电话那头,他的回忆满是苦涩。

12年前,他外出务工时认识了一名缅甸女子,婚后相继生下两个男孩,小杨儿是小儿子。

原本美满幸福的一家人,猝不及防经历了两次生离死别:2014年,小杨儿的母亲被病魔夺去生命。不久,他的哥哥也因同样的“怪病”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5岁。

“两年后,我们去检查了身体。”还没从失去至亲的痛苦中走出来的他,遭受了更沉重的打击:年仅5岁的小杨儿抽血化验出感染艾滋病毒,“也就是说,带走我老婆、娃儿的怪病,就是艾滋病。”

一时间,村里人心惶惶、议论纷纷。家长们用罢课等方式来表达恐惧与不满,并质问镇政府:“如果孩子和他一起读书出了事,政府能不能负责任?”

2014年9月,刚上学前班的小杨儿被迫休学。

为了保证小杨儿受教育的权利,镇、村干部研究后决定:村小留给小杨儿,并请来本村的退休教师杨达富为他单独授课。

曾经的乡邻友好在小杨儿身上不复存在。小杨儿的父亲说,附近没有理发店愿意给父子俩理发,怕影响生意,很多时候都会被拒之门外。就连亲友们,也很少来串门了。“我可以理解他们的恐惧。”

小杨儿的父亲想在当地找工作照顾年幼的孩子。“我没有查出艾滋病。”他反复解释,但没人肯相信。就近找不到活干,他只好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给哥哥照顾。

懵懂的小杨儿成了“危险人物”后,过去的玩伴避而远之。2017年,小杨儿奶奶去世后,他开始一个人上下学。

小杨儿的童年,充满孤独。

用爱和行动瓦解歧视

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教学

今年,是杨达富执教的第42个年头。和年轻时授课不同,65岁的他必须戴上一副老花眼镜,才能看清楚教辅资料。

杨达富还记得5年前,一通电话,让他和小杨儿结下不解之缘。那是2014年9月,时任岳池县镇裕小学校校长的朱斌打来电话,请他出山做小杨儿的老师,他当即就答应了。“孩子那么小,生病遭罪更应得到特殊爱护,我必须教他!”

杨达富当然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他也知道,艾滋病毒主要通过性行为、血液、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是可防的。

“你去教那娃儿,就莫回来吃饭!”家人撂下狠话,杨达富却没有打退堂鼓,还半开玩笑说:“不会被传染的。又不是白做,每个月还有1000元补助哟!”

磨破了嘴皮,杨达富终于说服了家人。和小杨儿的第一次见面,他记忆犹新:又黑又瘦,非常胆小,躲在领他过来的朱斌身后。当时,杨达富就暗下决心,要教好这个“小不点”。

不管天晴下雨,小杨儿都会准时上学。“除了每个月10号,他要去县疾控中心打针拿药。”杨达富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村里变化很大,这所村小被改成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给他们留了一间50平方米的教室。操场是村文体广场,小杨儿特别喜欢配套的健身器材,每天都要锻炼好长时间。

作为小杨儿唯一的老师,杨达富身兼数职,教语文、数学、科学等科目。让“万能教师”杨达富最为头疼的是英语课。为了不误人子弟,他采用DVD视频教学,让小杨儿尽可能正确地进行英文发音。每周一早晨8点,村小都会和其他学校一样,升国旗、奏国歌。

2017年,小杨儿奶奶去世,下雨天接送孩子的任务落在了杨达富肩上。他每天都要提醒小杨儿按时吃药,隔三差五给孩子买些吃的、用的、穿的。小杨儿喜欢这个亲人般的老师,总是一口一声“伯伯”地叫。

“和小杨儿亲密接触了5年,我每年体检,都没检测出艾滋病毒。”杨达富逢人便说,希望化解大家的恐惧。

村民们多了和小杨儿接触的勇气。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看见小杨儿和他父亲都不再刻意绕道,坐席时也不会避而远之。相反,很多人都会主动打招呼,还把糖果、闲置的衣服、学习用具送给他们。

“小杨儿这么小就没了妈,真是可怜,我们很同情他。”同村73岁的老人陈德惠说,她见过小杨儿的母亲,身材高挑,很勤快,虽是外国人,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在老教师的带动下,现在,村里人对小杨儿充满怜爱。

长大后想做什么?小杨儿不假思索,他长大后想当建筑师,修一栋大房子,和爸爸、伯伯们住一起,“那时候,杨老师老了,我还要接他一起住。”

小杨儿是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去年春节,小杨儿家里杀年猪,他特地走了半个多小时的路,硬拉杨达富去他家里吃庖汤。

这样的小杨儿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小杨儿接触过的人都认为他和正常人无异,是个懂礼貌、很机灵的小孩。该村第一书记陈瑜还觉得他十分“有趣”。

陈瑜分享了他和小杨儿的故事。2016年,他刚驻村时,就有人悄悄把他拉到一边,说村里有两个“危险人物”——小杨儿父子,平时走访时要注意保护自己。

“艾滋病病人是可以正常接触的。”陈瑜不怕,常常给小杨儿带好吃的和学习用品。

一来二去熟悉后,就算隔着几个田埂,小杨儿都会大声跟陈瑜打招呼。小杨儿放学时,还会特意到办公室提醒他下班。

一个细节,却戳痛了陈瑜的心。去年底,小杨儿在他办公室玩耍时,看中了一个塑料盒。陈瑜好奇地问他拿塑料盒做什么,他沉默了一会儿,才慢慢说,“院子里有个小朋友快过生日了,我想送给他当礼物,不晓得他收不收……”

其实,小杨儿一直都很苦恼:为什么曾经的玩伴突然都不和他玩了?因为自己生了病就是个坏小孩吗?

“他不缺物资,缺朋友。”杨达富说,这些年,县里、镇上、村里的干部都来看望慰问过他,给他送钱送物。民政部门还让他享受了孤儿待遇、低保待遇。教育方面,读书没有掏过一分钱,每天还有4元钱的营养餐补助。“他的童年特别孤独,没有朋友。”

“其实,我有些害怕小杨儿长大。”杨达富害怕他懂事后,知道得越多,就越苦恼。

如今,小杨儿已经读三年级了。再过3年,他就没有能力再教下去了。杨达富常常辗转反侧,小杨儿能回正常学校读书吗?

小杨儿的情况也让岳池县关工委执行主任雷允树揪心。自去年11月为他送去慰问金后,雷允树还与当地干部研究了小杨儿的教育问题。他认为,小杨儿单独上课不利于健康成长,他们将联合教育部门等,努力做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小杨儿回归正常教育,融入社会。

“现在,人们对小杨儿的态度明显好转,这是一个好的趋势。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得到更多关爱和尊重。”镇裕镇副镇长吴军说,“不仅要让他重返小学课堂,我们还会想方设法解决他小升初的教育问题。”吴军表示,小杨儿该享受的民政救助等一样也不会落下。

杨达富认为,要想真正消除歧视和恐惧,让感染艾滋病毒的孩子接受公平教育、实现就业,并非那么简单,需要全社会包容,“希望更多人关注他、帮助他。”

记者感言: 多方合力,让小杨儿们更快乐

近年来,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人们不再“谈艾色变”。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仍不同程度地受到社会歧视。

歧视是因为人们对艾滋病不够了解而产生的恐惧在作祟。艾滋病防控专家指出,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为了保护艾滋病病人的合法权益,我国《艾滋病防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在记者看来,艾滋病歧视是堵“墙”,要使艾滋病人得到社会的公平对待,需要人们打开心锁,把“墙”拆了。当然,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创造关爱艾滋病人及艾滋病感染者的社会环境。比如,营造一个平等友爱关心互助的生活环境,提供爱心就业岗位等。但愿所有的小杨儿们,都能多些阳光与欢乐。

新闻推荐

岳池县与中国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共推输变电产业发展 李建勤出席仪式并见证协议签订 肖平讲话 曾卿致辞

本报讯(岳池记者站张凯记者张飞)3月26日上午,岳池县人民政府与中国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广安输...

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