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第一小生”蓝光临辞世:一曲惊梦北京 好似当年魏长生

成都发布 2018-12-16 21:44 大字

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蓝光临

于15日晚9点32分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去世

享年83岁“一曲惊梦北京,好似当年魏长生”

蓝光临被誉为“川剧第一小生”

出演川剧《夫妻桥》轰动京城

受邓小平、朱德等人接见

“开川剧出国讲学之先河”

将川剧推向世界川剧界传奇艺术家蓝光临去世,在川剧界引起了很大关注。中国剧协副主席沈铁梅表示沉痛悼念。陈智林、蔡少波、王玉梅、肖德美、崔光丽、康勇、彭登怀、张庭秀、朱建国等众多川剧界的名家名人,对蓝光临先生的去世争相表示悼念。

“克勤克俭辛劳一世,慈父慈心养育儿孙,音容宛在。”蓝光临女儿蓝曦说,父亲走得很安详。“四世同堂,还有一个相濡以沫多年的爱人。更重要的是,他写了二十多年的书《白塔秋枫》终于定稿,他前两天还戴着眼镜看了样书,非常激动。这也算是他最后的一个心愿吧。”图据川报观察蓝光临的艺术人生年少家贫十岁登台

颠沛流离到成都

被誉为“川剧第一小生”的蓝光临1935年生于四川广安。1945年夏,10岁读四年级时,因家中实在贫困,生计艰难,蓝光临考入当地三三川剧社当科生,学演须生,师从剧社班主王贵昌。科班训练非常苦,每天5点起床,下操、练嗓、基本功、背戏,一样都耽误不得。

蓝光临不但天资聪慧,悟性很高,而且练功特别刻苦,一丝不苟,业师王贵昌教的戏,他很快就能抓住表演和唱腔特点,融会贯通,进入角色。到剧社才短短三个月,他就登台主演须生重头戏《长生殿》中唐明皇,看上去是身材矮小的孩童,唱做均显出皇家气派,俨然是当年盛唐英主的风貌,观众大为赞叹,台下掌声不绝。

几年时光里,少年蓝光临跟随“三三剧社”从广安到岳池、武胜,再到合川、北碚、重庆,最后转入合江、内江,再到成都,一路颠沛流离。蓝光临全家福图据红星新闻

1953年,蓝光临加入四川省川剧院,1958年到成都市川剧院工作,遂改行工习文武小生。师从曾荣华、彭海清。他先后到全国各地演出,以《点将责夫》《情探》数剧饮誉京沪。

受到邓小平、朱德等人接见

拉开“振兴川剧”的大幕

1963年,蓝光临随成都市川剧院赴北京演出《越王回国》《夫妻桥》等剧,他在《夫妻桥》中扮演修桥利民却惨遭冤杀的何秀才,轰动了整个北京。中间休息时,朱德委员长的秘书特到后台找到蓝光临等人问:“后面的戏还苦不苦?不要再苦了,朱老总的眼睛都哭红了。”

1978年,在金牛宾馆的小礼堂,蓝光临、许倩云、晓艇和阳友鹤、周企何、周裕祥、陈书舫等老一辈川剧表演艺术家一起,为邓小平同志连演了三场川剧,由此引发全国戏曲传统剧目的恢复上演,迎来戏曲园地百花盛开的又一个春天,拉开“振兴川剧”的大幕。

蓝光临说,在剧场排演了一周后终于知道是邓小平要看戏,“我们都兴奋得不得了,觉得川剧八成是要翻身了”。图据封面新闻

“一曲惊梦北京,好似当年魏长生”(魏长生,四川金堂县人,清乾隆时著名秦腔旦角演员。1779年在京演出滚楼一剧,引起轰动。)1988年,蓝光临凭借一出《石怀玉惊梦》在首届中国戏剧节上赢得赞誉并红遍戏坛。《怀玉惊梦》公演之后,获得张庚、刘厚生等称赞,郭汉城撰文评其剧说:“怀玉惊梦,在首届戏剧节上演,获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开国外讲学先河

到巴黎推广川剧

1990年,蓝光临受邀到巴黎哈黑达戏剧学院给东方艺术中心培训班讲学,被同行誉为“开川剧出国讲学之先河”,扩大了川剧在国外的影响。法国文化部官员莫纳说:“蓝光临来巴黎传艺,意义深远。”他到巴黎讲授川剧表演艺术理论,第一次拉开了川剧艺术理论走向西方,走向世界的序幕。

1992年秋,蓝光临随成都市川剧院赴上海演出,他主演的《萧方杀船》,入选上海电视台的“中华舞台一绝”,通过卫星频道向国内外播映。《新民晚报》、《泉州日报》、《蜀报》先后载文,均称蓝光临为“川剧当代第一小生”。

1989年至1993年,他前后赴匈牙利、波兰、泰国等地献艺演出,捷克汉学家丹拉品称赞,“他是个功夫全面的川剧小生。”蓝光临和陈巧茹(左三与左二)图据红星新闻

他还曾以《断桥》、《问病逼宫》等剧参加首届中国川剧国际研究会演出。日本早稻田大学终身教授郡司先生将该剧录像回国,以中国“独秀川戏”的典型剧目作研究课目。

蓝光临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川剧艺术家,还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热衷于改变旧戏、创作新戏,有着《李白梦》《薛涛泪》等剧作品,还常常写文章自娱或向报纸杂志投稿。图据红星新闻

79岁出新书

82岁坐镇导戏

2014年,79岁的蓝光临依然笔耕不辍,完成著作《白塔秋枫》,从这充满诗意的书名便可看出蓝光临优美的文风。““白塔秋枫”的书名象征着我晚年的珍藏,总共写了50万字,书里写的有我的川剧人生、川剧科班的故事,还有我们家族的故事。”蓝光临说。

2017年,82岁高龄的蓝光临依然闲不住,他亲自担任了川剧《焚香记》的导演,这也是该剧近30年来再次搬上舞台。去年国庆大假期间,成都一派闲适,锦江剧场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焚香记》剧组主创人员在这里挥汗如雨。

照旧坐在舞台前端的蓝光临,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对面演员的表演,一边关注着舞台一侧的锣鼓声。为了将阔别舞台多年的经典剧目《焚香记》传授给更多演员,主演分为了三组。舞台上常常是A组唱完B组唱,C组学习,作为导演的蓝光临就必须长时间集中精力。既要把关台上的表演,又要给台下的演员讲戏,虽然年纪最长,“一心多用”的蓝光临却是舞台上最辛苦的人。桃李满天下

培养多个梅花奖得主

蓝光临门下弟子众多,他逝世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人通过社交媒体等致以哀悼。

1984年,《戏剧报》主办的首届梅花奖在北京颁奖,当时,蓝光临已是49岁,超过了规定的45岁,失去了问鼎梅花奖的机会。此后的多次川剧比赛,他也同样因为超龄而失去参赛资格。虽他本人与梅花奖无缘,他却无私地培养了多个梅花奖得主。蓝光临生前和大家讨论川剧图据封面新闻

“是师父无私提携我获得了梅花大奖。”川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肖德美说:“恩师蓝光临先生因病仙逝,愿老人家一路走好。”

“太突然了,完全没有思想准备。老师这两年身体是很虚弱,但是他神智非常清晰,经常给我们说戏。”蓝光临的弟子、著名川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王超红着眼睛,身旁他的师兄郑洪,早已泪眼婆娑。“我昨天才从重庆演出回来,昨晚(15日)师娘给我打电话,说师父走了,我当时就愣在原地。后来才晓得师父已经住院八九天,怎么不早点告诉我们啊,连见师父最后一面都没有赶上。”王超说,这个月4日他才去师父家里,师父还惦记着川剧。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青年川剧演员虞佳说:“4号的见面成永别了,我们永远怀念您。”

最后的时间《白塔秋枫》定稿

川剧抢救性记录

蓝光临的女儿蓝曦说,这两年父亲就在医院进出很多次了,身体状况愈发不好。“从前天(14日)晚状态就很差,排尿很不好,让我爸爸觉得非常不舒服。住院的这段时间,他食欲很差,有时候连喝水都要被呛到,以前他的食欲非常好。”住院这段时间,除了家人,蓝光临不愿意告诉其他人,他大多数时候想一个人安静地躺着。“爸走的时候很安详,看上去就像睡着了一样。”

在蓝光临的儿女们看来,父亲的离世,是没有带着遗憾的。《白塔秋枫》是蓝光临艺术生涯的回顾。幸好王超三番五次督促,才让师父蓝光临在去世前亲眼看到,避免了带着遗憾离开大家。据了解,这本书将于明年4、5月份正式出版。蓝光临生前和大家讨论川剧图据红星新闻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郭勇透露,今年10月,四川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记录工程”专门针对蓝光临川剧艺术,启动了“抢救性记录”工作。两个多月时间里,工作人员先后多次前往拜访蓝光临及其家人、友人,以及肖德美、王超、虞佳、王耀超等弟子、再传弟子,针对其艺术经历、代表剧目、传承教学等展开记录。

“当时蓝光临老师已经住院,我们根据他的身体情况前去拜访,每次只能拍摄半小时到40分钟。”郭勇介绍,目前口述部分已录制六七十个小时,其中有4到5个小时的内容由蓝光临亲自讲述。“这些老艺术家的艺术精髓,随着他们去世可能就真的失传了。我们提前进行了“抢救性记录”,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川剧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川渝及云贵部分地区。而成都人欣赏到的现代意义的川戏,形成于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潮时期。大移民带来很多外地的戏曲文化,经过与本土的戏曲融合,最终形成了川剧。川剧中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即五种音乐表现形式。

川剧产生于四川盆地特有的人文风俗之中,是四川人性格和文化的缩影和呈现。所以川剧中有高腔来直抒胸臆,剧情又幽默风趣、机智聪明,还融入了变脸、吐火等杂耍式的绝活,使舞台表演丰富多彩又轻松活泼,赢得了无数四川人的喜爱。

1981年至2016年,在27届戏剧梅花奖角逐中,川渝两地的川剧艺术家晓艇、刘芸、古小琴、沈铁梅、陈智林、马文锦、田蔓莎、陈巧茹、喻海燕、何伶、肖德美、蒋淑梅、刘萍、李莎、孙勇波、崔光丽、黄荣华、孙普协、刘谊、王玉梅、谭继琼、胡瑜斌、王超、吴熙,先后24次夺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在全国地方剧种中,川剧新剧目的创作生产是最多的。

川剧界一颗巨星陨落了

愿先生一路走好……

综合成都日报、川报观察等

编辑|北小花

新闻推荐

23 推荐地标:岳池文庙

岳池文庙。范家立摄推荐人:戴苏岳(岳池县史志办退休干部)推荐理由:岳池文庙又叫圣庙、学宫,位于岳池县城中南街,是广安市境内...

岳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