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串布币: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发展经济的见证
三串布币正面。
三串布币背面。
□陈鹏屹 文/图
货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物品之一,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常见的货币主要是纸币、金属硬币,而以布为材质制成的钱币,想必见过的人不多吧。而岳池县文管所就珍藏有这样一张珍贵而特别的货币——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三串布币。这张钱币的材质是细白布,版面竖式,长17厘米,宽8厘米,正面上端印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下方为“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和“工农银行”字样;布币中间印有一颗五角星,五角星中是拳头,五角星外是镰刀锤子图案,五角星下有大写的“叁串”字样;布币的最下方印有“一九三三年”。钱币的背面直书“发展社会经济,增强工农生产”十二个字,中间印有一个齿轮,齿轮里是阿拉伯数字“3”。
1933年,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在巴中通江县成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是当时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建立的新型金融组织。为巩固苏区,发展经济,帮助劳苦大众发展生产,由工农银行统一发行货币(包括银元、铜元、纸币、布币),其中又以布币的发行量最大,面值共有2串、3串、5串、10串、1元五种。布币一串相当于一串铜钱,这张三串面值的布币就等于三串铜钱。面值一元的银元可兑30串布币,一元布币等同于一元银元。工农银行发行的布币只流通于苏区,是苏区内的合法货币,主要开展对工农的低利、无息贷款等福利业务,对支持农民农业生产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保证了革命根据地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为何以布制币呢?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在筹备发行货币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物质资源匮乏,制作纸币所需要的道林纸在当时的川陕苏区更是极度稀缺,不能满足大量发行货币的需要。而布币大多采用细白布、阴丹士林蓝色洋布等进行印制,来源渠道大部分可由根据地内设于枯草坝、清江、碧溪等地的纺织厂自行生产提供原材料,一部分则购于白区,因此发行布币的原材料有了保证。从钱币印制方面,川陕苏区由石印局专门印制钱币,采用石印制作,受设备技术限制,不能进行精细印制,印制布币则不用像纸币印制那样复杂精细,遂采用细白布制作钱币。从金融方面来看,川北地区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前是四川军阀刘存厚控制的区域,管辖绥定(今达州市达川区)周边,在当时军阀混战的情形下,钱币的发行极度混乱,银行长期无保证地滥发纸币,物价上涨,贷款利息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人们对纸币信心不足。为防止贵重金属外流,银元也不适合用作流通,因此用布币作为主要流通货币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如何印制布币呢?1933年10月的宣达战役后,红军缴获了刘存厚的大量军备及生产物资,其中包括印制钞票的设备和原料,这就为川陕省工农银行石印局印制货币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印制布币需要用细密的洋布作为原料,洋布织成后首先进行漂洗、上粉、打蜡,经过浸匀、烘干、打水、碾光等多个步骤后,再交石印局印刷,印成后依据票面大小进行裁剪,送工农银行编码、印章,这样一张布币就可以发行了。
广安在解放前属于国民党军阀统治区,川陕苏区货币发行后,规定白区货币不能在苏区使用,外来货币也必须兑换成苏维埃政府自己发行的货币。那么,这张收藏于岳池的布币又是如何从川陕革命根据地流通至广安的呢?1933年7月,蒋介石联合四川军阀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六路围攻”。1933年9月,在仪南战役后,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发动了营渠战役,由巴中向南攻至渠县、广安北部地区,驻守广安的杨森在这场战役中率军阻止,损失惨重,这场战役的胜利对川陕革命根据地有着重要影响,致使苏区又向南扩展了数十公里,巩固发展了川陕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岳池旧藏的这张布币,极有可能是川陕革命根据地扩大范围后流通到了广安的,抑或是战争中的缴获品。
直到1935年,由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的错误领导,红四方面军放弃了革命根据地向西开进,布币的发行也随着红军西进而逐步停止,成为了我国货币史册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页。一张斑驳的布币,既是我党在创建革命根据地时期艰苦奋斗的见证,也是我党在社会经济生活治理上的有益实践。
新闻推荐
郑鹏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岳池将以乡村产业振兴为目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规划,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粮油、蔬...
岳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