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文化:记录古今多少事

南充日报 2018-11-06 02:31 大字

●周汉兵

高坪境内石刻众多,且多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加上近年来新作层出不穷,形成了浓郁的碑刻文化。笔者近日身临其境,观摩这些碑、刻,深深为精湛的碑刻艺术所折服。

石刻艺术:一石一景皆故事

位于高坪、蓬安、岳池三地交界处的金城山,奇石、怪石、石刻众多,令人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精湛的碑刻艺术所折服,更为那些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所惊叹。

金城山石刻及雕塑群主要有3组。

老龙洞摩崖造像位于林场场部北面,建于清代。石壁上凿有一龛,宽2.9米、高5.8米,龛内有清道光年间的浮雕虬龙一条,通长2.3米,头部略有残缺。龙于波涛上流云间,昂首、瞠目、龇牙,奋力追逐红日。龙洞内清泉一脉,飞流直下,如银剑掷地,昔日为名胜“龙泉插剑”。

南京门石刻位于林场场部东北。南京门相传为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所建。至今石门两边柱上的楹联仍清晰可见,其文曰:“重门竖立金城固,夹道生成磐石安。”此处有石门两道,一名南京门、一名南金门。两门相距20米,其间有宽约2米的天然石缝。缝右壁上凿碑两通:一通碑高2.13米、宽2.5米,上刻道光十四年(1834年)李钊撰文、林作潘所书《游金城山记》。另一通碑高2.1米、宽1.45米,刻有明万历元年(1573年)吏部尚书陈以勤《游金城山谒何忠祠》律诗一首。

打子洞石窟位于林场场部西面。据记载,此窟凿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石窟高1.8米、宽2.3米、深2.3米,内有造像48尊,均为高浮雕造像,对研究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石刻艺术均有一定价值。如今留存的几尊,依然栩栩如生。

行走金城山,除这几组石刻雕塑外,还有众多大自然的杰作:沿着幽静的石栈道一路前行,深邃沧桑的“小西天”、栩栩如生的“和平鸽”、形态逼真的“闭眼佛像”、活灵活现的鲸顶石、五彩斑斓的烟霞壁……且每一处都有一段故事。比如“小西天”,原是在岩壁上凿出石窟,供奉佛像。相传,唐代武将何滔(后封“靖忠公”)退兵镇守此山,见众人向往西天,礼佛心切,为稳定军民之心,令兵将和山民在此岩上凿石打洞造佛,取名“小西天”。虽然如今佛像大多不见,但透过石壁上香薰缭绕的痕迹,依然可以洞悉昔日的兴盛场景,可谓是一窟一洞皆是佛。

崖墓雕塑:记录悠悠久远事

在凌云山白山寺周围的山崖上,密布着古岩墓、舍利塔、碑刻30余处。这些岩墓、舍利塔大小不一、深浅不定、高矮不均,均保存完整。一些墓上书有“我在这塔来,他往那里去”等对句。令人惊叹的是,1000多年前能工巧匠是如何在半山腰上凿出如此多的崖墓?近观,青苔满布,更显幽静与沧桑,久远的那些事儿让游客浮想联翩。

凌云山上还有众多石窟雕塑群和石刻艺术像,有大小菩提、罗汉数百尊。望朱雀山、马岩山、观音岩……众多石刻雕塑相互呼应,动静交融,浑然一体,每一个雕塑群就是一个经典的故事。

手迹石刻:留下历代名人印迹

在高坪,历代名人的手迹石刻散落于各乡镇,不少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诸葛山石刻位于清溪街道龙头寺村的朱凤山东北山崖上,至今保存有诸葛寺怀古碑。史料记载,明代大学士陈以勤晚年退归故里,也曾游诸葛山,并写下《诸葛寺怀古》。这诗后来被阴刻于寺后山岩的绝壁上,高1.9米、宽1.5米,字体行草,遒劲多姿。由于碑刻位于悬崖,上边有岩檐遮护,所以此碑文虽历经数百年,依然保存完好,并于1994年7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迹寺石窟位于青居镇烟山尾峰东岩左侧的石壁上,俗称大佛洞,宽5米余、高约7米。陈以勤曾书“壁立万仞”和《灵迹废寺》一诗。洞旁,唐宋明清原题刻颇多。据《南充县志》记载,此处为唐开元八年(720年)凿石为洞,造大佛三尊,均高丈六尺,工甚精细,表现了唐代的优美风格。明代增凿一洞,又造大佛三尊,与唐像大小相符,并在左右岩石上刻有千余个佛像。这里是南充境内历史上宗教造像的代表。只可惜,上世纪60年代大多被毁。保存完整的有宋代刘子晋的题记《重修东岩记》,以及明代陈以勤的《游灵迹寺》题刻。几处石刻书法风格各异,特别是陈以勤的字迹,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东皋山石刻位于龙门街道黑拱桥村。陈以勤的《东皋山歌》手迹石刻为行书,长11米、宽5米有余、高4.5米,书艺精湛,笔势流畅圆润。如今,石刻不少被泥土掩埋,不过至今依稀可见。

新闻推荐

整修山坪塘

□范恒于10月29日星期一晴驻村日记今天上午9点,岳池县汪家岩村山坪塘修缮项目正式开工。吃过早饭,村民们便早早赶到施工现...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