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来时的情怀,变为别时的乡愁”

广安日报 2018-10-19 03:25 大字

□岳池记者站 肖勇 本报记者 李倩

“这也晒得太黑了!”今年国庆假期,每个亲友见到已有3个月没回家的杨小刚时,几乎都会蹦出这句话。

杨小刚是广安市选派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的队员之一。在平均海拔2200米的越西县乐青地乡寒林村驻村帮扶3个月后,原本皮肤较黑的杨小刚更黑了。趁着此次国庆返乡之际,记者通过对他的采访,了解他和帮扶工作队的工作点滴。

“广安市选派的131名队员,大多是驻村帮扶,吃住全在村上。”今年43岁的杨小刚是岳池县林业局退耕还林办主任、林技站副站长。当6月得知广安市除了在已脱贫的三个区市选派干部到凉山州开展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外,还会从公安、农业、林业等部门选派干部时,他主动向局领导争取,希望成为其中一员。

“就是想把岳池的林业产业发展经验推广到彝区,把自己所积累的林业技术传授给彝区群众。”杨小刚直言不讳。早在20年前,

他就把凉山州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1996年至1998年,我在凉山警校读中专,回来后被分配到岳池县林业局。”

20年来,杨小刚一直奔忙在林业技术一线。杨小刚除了没干过办公室工作,林业技术岗位几乎都待过,逐渐成为林业技术专家。已经初具接待能力的岳池农家文化旅游园区核心区的林业产业规划、打造,就有他的一份功劳。

7月初,刚到寒林村的杨小刚还来不及体会异地工作的新鲜感,便马不停蹄地奔忙在帮扶一线。除了要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入户走访调研,了解贫困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外,杨小刚和帮扶队员们还要负责宣传禁毒防艾、计划生育等政策,以及控辍保学的意义。

寒林村山高人少,一些村民住得比较远,有时一天只能走访一户贫困户。累了,就在原地休息一会儿,喝上一口矿泉水;饿了,就找最近的村民买点土豆、尖椒和食盐,再找个空旷的地方生火,一口烧土豆就着蘸盐的烧尖椒,囫囵下肚。

“寒林村还算条件好的,村民住得比较集中。”杨小刚说,广安选派的131名队员中,有的住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村落,交通更为不便,村民也住得更加分散。

3个月下来,杨小刚已基本熟悉了村情民情,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产业发展上。“村民要脱贫奔康,始终得依靠产业。”杨小刚发现,寒林村一座大山的山顶有一块4000多亩的天然草场,他准备和驻村工作队员们一道,引进业主发展畜牧业;寒林村的红蒜在整个凉山州都很知名,完全不愁销路,但基本是村民散种,不成规模,他打算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把红蒜产业做大做强。

杨小刚还主动支援临近的罗波科村。“那里有300亩核桃林,荒废了太可惜。”杨小刚说,接下来,他将引导当地村民对核桃树进行刷白防虫、修枝整形等冬管工作,来年将会对核桃树进行嫁接换种,提高核桃产品质量,增加村民收入。

白露过后,越西县的天气迅速转凉。杨小刚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过冬的衣服全都放进行李箱,并决定把家用轿车开到寒林村。“以后开展工作更方便了。”杨小刚说,他希望和130名广安帮扶干部一道,通过3年的综合帮扶,实现彝区群众脱贫摘帽、致富奔康,“让来时的情怀,变为别时的乡愁。”

新闻推荐

村集体养兔一半收益归贫困户

本报讯(岳池记者站黄汉军)“看到兔子活蹦乱跳的,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9月27日,岳池县苟角镇熊家沟村第一书记陆勇伟一边查...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