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麒林:基层民警变身“草帽村官”

广安日报 2018-07-11 04:00 大字

□岳池记者站 范聪 本报记者 卢琴

今年5月,岳池县公安局苟角派出所民警赵麒林,由苟角镇石板坡村转任红朝门村第一书记。虽然红朝门村已经摘帽,但在赵麒林看来,他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村集体经济还十分薄弱。”赵麒林说,在四川大学的帮扶和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红朝门村已于去年顺利对标脱贫摘帽,村上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发展起了种养产业,村民有了稳定增收渠道。

结合实际,赵麒林决定从现有产业入手,一方面降低业主风险,一方面提高村民参与度,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赵麒林的想法得到红朝门生态养殖基地业主吴贵友的支持。

吴贵友在红朝门村流转土地130多亩,建起龙虾养殖基地,租金自己付,销路自己找。“这是最原始的流转模式,我的风险比较大,村民从中获得的利润也不高。”吴贵友说,经过和村支“两委”商量,双方决定,由村集体出资租赁农民土地,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利益共赢、风险共担。

据赵麒林介绍,村里成立了川红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把全村所有合作社纳入公司统一管理,以此带动农民就业创业、村集体经济增收和产业发展。

有了村集体做合作伙伴,下一步,吴贵友准备将养殖规模扩大到200亩。“这种抱团的形式,既能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还能有效辐射带动村民创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更稳定。”吴贵友对在红朝门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希望。

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赵麒林又把目光放到了传统粮食种植上。红朝门村有大片的平地,为了让村上的粮食产量更高,四川大学为村民送来了优质水稻品种,农业专家也多次来村里提供技术指导。

“四川大学不会一直帮扶,专家也不是每天都在。”赵麒林认为,种好粮食,村民必须具备科学的种植技术。为此,他坚持自学农业知识,并利用农民夜校,对村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眼下,他常常挽起裤腿、带着草帽,和村民一起进行水稻田间管理。这名曾经的军人、在职基层民警,俨然成为一位“草帽村官”。

赵麒林还非常注重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苟角镇是省文化厅命名的“书法之乡”,赵麒林积极号召村民写书法、品书法,找来了镇上的书法老师,开设书法培训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在部队十几年,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为我的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打下了基础。”赵麒林说,从军人到警察,再到扶贫干部,角色不断在转变,但他知道,不管在哪个岗位,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我将尽最大努力,让红朝门村村民早日致富奔小康。”

新闻推荐

严阵以待 筑牢防汛“安全堤”

□岳池记者站范聪本报记者刘秦君7月2日凌晨,岳池县罗渡镇渠江流域站站长何启良翻身起床,打着手电筒爬上后山,沿着山崖巡查了...

岳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