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动起来党建活起来

广安日报 2018-06-13 02:58 大字

□岳池记者站 张凯 本报记者 陈玲

6月9日,正逢周末,位于岳池县石垭镇的鳄鱼谷珍禽生态观赏园内,游客们一边观赏鳄鱼等动物,一边感受田园风光,连连称赞该地的乡村旅游。

“镇上的规划好,村里的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强,才有今天的‘鳄鱼谷\’。”该镇雷家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应富忙着手里的活,还不忘给游客介绍“鳄鱼谷”的由来。

2016年,石垭镇规划全镇产业发展路径,决定在新龙庙村和雷家堡村建设一个占地一千多亩的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园。可规划实施的第一步就遇到了阻力,村民们不同意流转土地。

“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石垭镇党委书记卿琼华说,这两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带着10余名党员,坚持每天给村民做思想工作。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2016年以来,石垭镇以“抓党建促脱贫”为总体思路,积极吸纳各层次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注重党员干部的能力提升建设,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让全体党员动起来,党建工作真正活起来,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严格用人  增强党组织战斗力

“王张帆同志思想素质高,可以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近日,石垭镇政府办公室内,4个工作组召开会议,对村党支部推荐的32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激烈讨论,最后,仅确定了15名发展对象。

“每一名新发展党员都要经过层层筛选。”该镇组织委员唐鑫说,工作组成员会对推荐人员的个人情况进行摸底,通过走访群众等方式深入了解其个人作风等情况,确保真正吸纳优秀的群众进入党组织。

而在4个工作组审查后,要经镇党委集体讨论决定,才能最终确定为发展对象。

“对党员的严格审查是为了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卿琼华说,2015年,为全面推进党建工作,该镇将机关干部职工分成4个工作组,分别管理辖区内的2个社区、20个行政村,通过管理、掌握村(社区)党支部的情况,更好了解村(社区)的工作情况。

“思想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能力强”是石垭镇党委选人用人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该镇党委培养党员、吸纳人才,不断建强党组织。

建强党组织,村(居)“两委”换届工作尤为重要。2016年,针对村(居)“两委”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等问题,石垭镇严格开展村(居)“两委”换届工作,调整三职干部37人,配齐群团干部44人,未收到一起涉嫌违纪问题的信访举报件。

三块碑村邻近石垭场镇,情况复杂,没有符合条件的党员,在开展村(居)“两委”换届工作时,乡镇党委特派退伍军人、老党员任志刚到村上任党支部书记,主持工作,发现人才。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任志刚将该村回乡党员陈虎,培养为村党支部书记。

如今,陈虎也按照这一选人用人标准,在党员纳新工作、引进业主方面把好关。

分工明确 硬件软件协同发展

新龙庙村村民易孔翠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该镇副镇长莫军华的帮助下,从以前的土坯房搬到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周围有平坦宽阔的通村水泥路,交通便利。

但由于生活习惯问题,易孔翠在新房的院内圈养了鸡鸭,还在房前屋后堆放杂草,卫生状况较差,村党支部书记熊正平多次劝说无果。无奈之下,熊正平找到了该镇副镇长杨倩。

杨倩多次上门劝说,并带易孔翠到其他村民家参观。如今,深受触动的易孔翠将家里和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主动引导教育起其他村民。

“在我们村,缺硬件设施找莫镇长,缺软件设施就找杨镇长。”新龙庙村的村民都知道,石垭镇派了2名党员领导干部,帮助他们脱贫奔康。

2015年以来,在莫军华和杨倩的相互配合下,该村从贫穷落后的“后进村”变成了邻里和谐、村美人和的乡村旅游地。曾经“晴天扬尘、雨天泥脚”的土路,如今已被新建的水泥路所替代。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道路,为村民构建起了致富的“桥梁”,解决了村民日常出行、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村里还发展起了稻田蘑菇、绿色蔬菜等产业,不仅增加了贫困户收入,也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里还大力弘扬乡风文明,通过“道德讲堂”等多种形式,引导教育村民转变思想,提升素质。

“两名班子成员一起负责村上的工作,分工明确、步调一致,互相监督又互相促进,能更好带动村里发展。”唐鑫说,全镇20个村都是如此。

党员带头 啃下发展“硬骨头”

道路纵横交错,靓丽的房屋、碧波粼粼的山坪塘点缀于连片发展的葡萄基地与血橙基地之间。这就是记者在石垭镇张口楼村的一座高丘上,看到的“产村相融、农旅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图景。

这幅美丽图景,时常让该村村支书李高平从心底生出一种自豪感。当初,幸福美丽新村打造工作还在试点阶段,与镇上领导、县级部门沟通后,李高平接下了试点任务。

让李高平没想到的是,进行土地调型的第一天,几十名村民就出面阻止。“让党员示范引领,推动试点工作。”李高平当即召开党员大会,动员村里的党员,挨家挨户给村民讲土地调型的作用、解释引进业主的好处。

“刚开始,不少村民还有抵触情绪。”李高平说,“但我们没有放弃,最后村民都被说服了。”

李高平告诉记者,从村里决定发展产业的那一天起,类似这样的工作,党员们做了不少次。修建便民路、引进业主发展养殖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每一项工作的开展,党员总是挺身在前。

经过几年努力,张口楼村从一个无产业支柱、无集体经济的贫困村,逐步发展成现在的省级“四好村”。期间,该村被纳入岳池县“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发展的“紫晶葡萄”荣获国家优质葡萄金奖。这些荣誉,便是对该村党支部工作的肯定。

在石垭镇,像张口楼村这样的党支部并不是特例,2014年以来,全镇22个基层党组织团结一心,啃下“硬骨头”,解决了发展中的矛盾,筑牢了基层堡垒,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高考启幕 四川53.3万人昨日顺利开考

①②③本报讯(记者吴平)6月7日上午9时整,四川省2018年普通高考正式拉开帷幕,全省21个市州共53.3万考生在348个考点、18048个...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