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家染坊读书的日子

广安日报 2018-06-10 01:15 大字

□雨田

1977年恢复高考,国家急需人才,让广大青年学生看到了希望。为满足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岳池县罗渡区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在赛龙场开办一个民办高中班,教室定在唐家染坊。而学生主要来自赛龙、香山、新民、大佛、天台五个公社,由全区统一名额,人数分配到各公社,用推荐+成绩来确定是否录取。其教学业务由赛龙小学(中心校)主管,经费方面由社办企业管理。

当时的唐家染坊早已没有了昔日的风光,多年前就改作了挂面坊。社办企业买下了其中一部分,因陋就简,把堂屋左侧改成了一间大教室。教室的三面没窗户,也无法开窗,只有右边有一个原染坊经营布料的大窗口,距地面半人高。教室里有旧的双人桌四十多张,长短不齐,其下面没有抽屉,是空架子,学生得自己带篾巴箦来捆牢,供放书包文具用。课桌每排六张,左右各三,中间通道很狭窄,只有一尺来宽,上下课时同学们拥进挤出,十分作难,于是那个大窗口很自然地成了大家进出的通道。有时候,老师进教室也采用跨栏式由窗口而入。

教室虽高,但没有电灯,完全依靠屋顶的三处亮瓦和窗口的光线。老师没有办公室,学生没有活动场所。敲打挂在外面的一节旧钢管,就是上课的钟声。但即使这样,这个高中班还是挤满了学生,有时近百人。有的同学见条件太差,就转学走了,可班级一直保持着80多人的记录。

唐家染坊不光是环境差,还没住处,外乡来的学生得自己在赛龙场街上投亲靠友,本地离校远的学生也得每天起早摸黑,不管风吹雨打,踩着牛脚坑,从十多里外赶往学校。午饭是自己带米粮,装入洋瓷盅内,交到赛龙小学伙食团集中蒸饭。公社要求学生每天上学要交一把草,支援农业。每周劳动课,或星期六,社办企业还会要求这个班的学生去五里之外的顺梁寨搬运砖块,用来修补教室墙壁;有时去十几里外的袁家大沟那边,搬运拆下来的旧房木料。

这个班的任课老师,是中心校从赛龙

民办教师中挑选出来的高中生,雷世金老师作班主任,教语文;王绍扬老师教数、理、化。因三科太重,王老师后来与严居政老师协商,相互交换学科,严老师来教高中化学课,王老师去兼上初中物理,这样,王老师就可以少备一份课。政治、历史(地理)由刚高中毕业不久的贺明清老师任教,缺英语学科,没有开设音、体、美课程,但是开有劳动课。

面对这样一个超级大班,要把从四面八方的学生组织成一个团结向上的学习集体,有大量繁琐的工作要做,有诸多的矛盾得化解。座位的问题不说,单就课本的缺口就很令班主任雷老师头疼,更莫说教室接连不断的修修补补。屋顶亮瓦不行了,得去25里外的合川肖家场买;屋顶梁坏了,师生们一起到邓家糖坊抬树木回来修理。在这样的班当班主任有多难,只有雷老师自己知道。

雷老师上课声音洪亮,纪律严明,但生动形象。他反复强调知识点,力求学生弄懂每一课,学生们都喜欢听他讲课。为了高考,他得给学生补讲小学的拼音,补讲初中的语法,还有难懂的文言文。为了便于学生记忆,雷老师还自编了好些有趣的顺口溜,直到今天还有学生能背出来。他经常提醒我们,学习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种瓜才能得瓜,要扎扎实实做事、明明白白做人,才能用掌握的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王老师家住十二大队,每天起早摸黑,到学校要走一个小时。每天一有空,他就在教室后面批改作业,改不完的就装进随身的挎包里,带回家去继续批改。严老师和王老师一样,踏实认真,做起事来很有教师的责任感,同学们都很尊重他们。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雷老师即兴写了一首《热烈欢呼三中全会召开》,县文化馆请人谱了曲,刊登在当时的庆祝专刊上,发往全县传唱。雷老师很高兴,亲自教同学们唱。“华蓥山振臂高呼,渠江水放声欢唱,改革开放春风吹,新纪元钟声已

敲响……”唐家染坊第一次传出了歌声,这声音,不仅有一种亲切,更洋溢着自豪。这歌声,给这个班集体注入了新鲜活力,增强了向上的凝聚力。

不久,岳池县文化馆多次来邀请雷老师去县文化馆工作,雷老师喜欢这些懂事又听话的学生,都婉言谢绝了。

看电影是雷老师开辟的第二课堂。他认为,电影有助于教学,对学生的培养大有裨益。

当时,乡场上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看电影也要一个月才轮到一次,人们把看电影当过节一样。为了扩展学生视野,雷老师鼓励大家去看电影,他还经常去十几里外的罗渡区电影院先看新片,觉得合适就组织学生去看,《卖花姑娘》《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秘密图纸》等等就是我们那时候看的新影片。

电影一毕,雷老师就领着大家在夜幕中往回走。当时车辆极少,一大群黑影在公路上流动。老师与学生混在一起,早已没了课堂上的严肃气氛,大家一路欢声笑语。走着走着,雷老师就看似不经意地问同学们,电影中哪处情节最惊险、哪个场景最感人、哪里是插叙、哪处画面是用声音表现寂静……此时,大家很活跃,你一言、我一语,不管对错,各抒己见,似乎忘了在摸黑走夜路,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雷老师格外高兴,他认为这是训练学生观察、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

两年一晃而过,1979年,学生升学成绩总体考得不好,仅一人考上大学、一人考上大专。在那样的条件下,能有这样的结果,老师们虽不满意,但同学们接受了这样的现实。雷老师说,对我们而言,这本身就是一场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赛,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把眼光只盯在升学成绩这一个层面上。

这个超级大班的学生,当年虽然大多数没有实现“麻雀变凤凰”,但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唐家染坊成为他们日后人生

的新起点。

送走这届学生,就在当年暑假,岳池县第一次公开统一招考教师,雷老师被高分录取,也成了公办教师。

这届学生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很快投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有的成了大学教授、医院院长、公务员、教师等;留在农村的,有的成为农村基层干部,有的成了饲养专业大户、工匠等。还有些同学,艰辛创业,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成为勤劳致富的楷模。虽然大家的生活各不相同,但奉献社会、孝敬父母、感恩老师的传统是一样的。30多年来,只要老师去到或者路过有学生的城市,他们都会受到昔日学生的热情款待和细心照顾。用雷老师的话说,这份在唐家染坊积蓄起来的师生情谊,恰似一坛陈年佳酿,存放的时间越长,就越发的香醇。

新闻推荐

陈瑜:汗水洒满土地,赢得村民尊敬

□郭晓钟岳池记者站许伟琳“为村民做事,累并快乐着!”近日,镇裕镇瓦店子村第一书记陈瑜对记者说,这是他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始...

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