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真迹《兰亭序》真的流入了岳池吗?

广安日报 2018-03-04 03:19 大字

岳池《兰亭序》脱落严重,仅剩少量字迹可认。(2008年摄)

清光绪《岳池县志》关于右军碑亭及毛徙南《灵泉山兰亭辨》的记载。

王羲之真迹《兰亭序》真的流入了岳池吗?

□本报记者胡佐斌文/图

2008年,《四川岳池绝壁发现王羲之<兰亭序>》一稿曾引起国内各大网络媒体关注,不少纸媒也纷纷转载。

然而,这并非真正的首次发现。早在清咸丰年间,人们就发现了这块珍贵的石刻。时任岳池县令武尚仁组织县内众多文人墨客纷纷前往观瞻,并斥资在石刻所在绝壁的下方修建了右军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一职,故书法界常称其为“右军”),以此纪念书圣王羲之。

然而在咸丰年间之前,岳池人传得更为玄乎,说是王羲之曾过境岳池,并在岳池一处石壁上刻下了《兰亭序》,故清代《四川通志》便有这样的记载:“灵泉寺,石壁刻有右军《兰亭》遗笔,无存。”

灵泉寺,岳池人一般认为是处于成都到南京这条官道侧的灵泉寺,即今岳池县秦溪镇境内的灵泉寺。直到咸丰年间岳池《兰亭序》被发现后,才知道其位置并非秦溪镇的灵泉寺,而是今岳池县北城乡和尚岩村的灵泉山。

岳池《兰亭序》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清光绪《岳池县志》记载:“迄咸丰五年春,阴雨浃旬,崖忽崩圯,石壁《兰亭》复出。知县武尚仁为葺碑亭,并建右军祠,长歌纪之。”

原来,岳池的《兰亭序》很早就被刻上了,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又被泥土给填埋了,直到清咸丰五年春天,因雨导致崖坡崩坍,从而让《兰亭序》又重见天日。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古代汉族的一种习俗,当天为“修禊日”,在水边举行仪式祓除不祥)。其间,大家玩曲水流觞的游戏,每人饮酒后都要作诗,然后汇成一本诗集,取名《兰亭集》,王羲之在半醉之时现场为《兰亭集》作序,即《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

似醉非醉,让王羲之写起字来仿若仙劲舞动,书法达到极致,故《兰亭序》自问世以后,便一直受到热爱书法的文人墨客的热烈追捧,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

岳池灵泉山《兰亭序》石刻在清代重见天日后,也同样受到岳池文人的追捧,不过同时也给他们留下了诸多的疑问:这是王羲之的真迹么?如果是,它又是怎么流入岳池的呢?

直到今天,岳池《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真

迹,依然是书法界的朋友热烈争论的话题。更有一些学者以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诗句“兰亭茧纸入昭陵”为依据,从而断言:“岳池《兰亭序》不可能是王羲之的真迹,因为它在唐朝时就跟着唐太宗李世民一起下葬了。”

这个结论当然只是一家之谈,不同的学者自然有不同的见解。不过,记者不得不佩服古人在学术上的探究精神——这里要说的是清代的岳池儒学毛徙南。

毛徒南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也非凡俗之辈,如岳池千佛寺的镇寺之宝——“千佛一心”四字,便是毛徙南亲笔。

毛徙南在他所著的《灵泉山兰亭辨》一文中说,他刚开始时对岳池《兰亭序》的真伪也表示强烈的怀疑,不知道它到底是怎么流入岳池的。直

到后来读《五代史》才发现,五代时,昭陵被掘,“昭陵内石函、铁函所藏书画尽发出”。不用说,《兰亭序》肯定也在这些书画中了。

毛徙南在文中还说,岳池《兰亭序》前面有跋文,里面大致介绍了其入蜀的过程:“李后主赐陶谷,陶谷遗蔡子正,蔡后残落于蜀。”意思是说,岳池《兰亭序》最早的收藏者是李后主,即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又赐给北宋大臣陶谷,陶谷又送给蔡子正(北宋大臣蔡挺),蔡子正之后,不知什么时候又残落于蜀了。

是否为真迹?毛徙南认为,岳池《兰亭序》始于李煜,这与《五代史》介绍的昭陵被掘时间十分接近。同时,他连续数年反复展玩,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辨析,认为岳池《兰亭序》石刻虽完好无缺,但其原本流传久远,必先后经过多人修补,故

石刻字迹似有宋风,亦有元风,但“岁在”“及”“阴”“兰”“亭”“激湍流觞”“曲水”等字,“又非右军不能也!”

更为明白地讲,毛徙南认为,岳池《兰亭序》原本应该就是王羲之的真迹,但由于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人多次修补,以致岳池《兰亭序》石刻真假参半,呈现出不同朝代的笔风。

难能可贵的是,根据毛徙南的介绍,宋徽宗、宋钦宗二帝王也分别在岳池《兰亭序》原本上题跋并留下玺印。

毛徙南另一介绍则揭开了岳池《兰亭序》原本最为神秘的一面。他在文中说,《兰亭序》传至蔡子正时,被蔡子正“更为卧轴,以便观阅”。原来,《兰亭序》根本就不是卧轴,而是立轴,即挂起来从上往下展开的那种。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各

种版本的《兰亭序》都是卧轴。

由此,这或许更能证明岳池《兰亭序》原本确为王羲之真迹。因为,立轴才真正符合王羲之当时醉酒即兴而作的场景——古代有品位的文人不可能在地上铺张纸来写字的,只能在台面上写,而当时的场合又很随意,不太可能专门准备一个大大的长方桌用来铺纸,倒可能是就近利用一个普通的小台面来书写,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立轴比较合适。

岳池《兰亭序》石刻在清代被发现后,人们对它进行拓印,并重刻于碑,立于县城和溪公园(今凤山公园),毛徙南则在该碑上又专门题跋。根据其跋文介绍,岳池《兰亭序》入蜀是在南宋淳祐年间,时持有者也专门题跋,但由于刻迹较浅,受风雨剥蚀,持有者的落款已完全看不清了。

说到这里,记者有必要提一下。在南宋淳祐年间,确有一位名人对《兰亭序》的收藏特别钟爱,他一生收集了很多版本的《兰亭序》,直到今天,上海博物馆还保存着他当年所持的《兰亭序》。他是谁呢?他就是南宋淳祐年间的右丞相游似,岳池人。或许,岳池《兰亭序》就是他带入岳池的。

毛徙南在跋文里还介绍,到南宋淳祐年间,《兰亭序》因“始纸劣久”,持有者便将它翻刻在木板上,到了宋末元初,因为战乱,木刻本散落于民间,而后被元代在广安任职的折叔宝寻于“西蜀散乱图籍中”,尔后,折叔宝依照木刻本,将《兰亭序》刻在了岳池灵泉山。

在跋文里,毛徙南对岳池《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真迹的判断,比先前所写《灵泉山兰亭辨》一文变得更为肯定了:“其为右军真迹无疑。”

岳池凤山公园《兰亭序》碑在上世纪60年代被毁,灵泉山《兰亭序》碑因风化严重,表层脱落较多,在2008年报道时就仅剩“映带左右”“终期于尽”等少量字迹可认。前几年,因兰渝铁路广安支线的建设,灵泉山被铁路隔于群山之中,几无人至,而今早已是荆棘丛生,碑文也难寻其踪了。

新闻推荐

坚持绿色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

本报讯(刘小林胥彬岳池记者站张凯)去年以来,岳池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调整产业结...

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