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王观村的新变化
□岳池记者站张凯
收入微薄、村道泥泞、房子破落,曾是省级贫困村罗渡镇玉王观村的真实写照,如今,专业合作社建起了、公路硬化畅通了、危房改造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大提高了……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贫困村即将摘帽,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这一切的变化来源于近年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开展。
玉王观村位于罗渡镇西部,距离镇政府约4.5公里,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有耕地517.6亩,共辖4个村民小组,256户907人,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有贫困户32户,123人。以前该村基础设施差、产业基础薄弱,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困难。
整合资金项目完成路网建设
12月15日,记者沿着一条宽敞、平坦的水泥公路来到玉王观村3组贫困户朱于建家,远远看到他正将家里的脐橙一筐筐地装在停靠在公路旁的长安车里。
“今天逢场,运到罗渡街上去卖。”朱于建停下手中的活,向记者介绍说,以前不通公路,农副产品要卖出去全靠肩挑背磨,不敢大规模地种养,收入低,如遇上得病,就致贫了;现在好了,公路通到家门口,农副产品运出去销售方便多了。今年我收了3000斤脐橙、500斤花生、300斤芝麻,还养了100多只鸡,预计毛收入能上两万元。“交通方便了,只要人勤快,就能脱贫!”朱于建对脱贫信心满满。
近年来,玉王观村村支“两委”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合各级扶贫资金和争取项目支持,完成了2.5公里的窄道加宽、2.8公里的产业路和4.5公里的便民路,完成了全村路网建设,实现了村组通水泥路,户户通便民路。
发展致富产业群众腰包鼓起来
完善路网建设,仅是该村近年来变化中的一部分。为解决无村集体经济,无支持产业的难题,村支“两委”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并多方论证,最终确定采用“合作社+业主+农户”发展模式,并于今年5月建立起岳池罗渡玉奔康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预计流转土地300亩,在2组和3组建立200亩的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园,在1组建立100亩的生态养殖产业园。
当天上午,记者看到一台小型旋耕机正在蔬菜产业园中已收的萝卜地里旋耕,还有几名农户在地里掏沟。“准备播种土豆。”业主文守中说,“一般要请七八个人帮忙,忙时要请二十来人。”
“这就是我们村的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园,一期已建设70亩,这一片近40亩引进业主文守中来经营,那一片近30亩是村合作社经营。”村支部书记吴朝升指着两边的大棚基地告诉记者,这些大棚是村上用村产业专项基金和32户贫困户的产业周转金入股建成的,租给业主经营和村自主经营,主要种植生姜、大蒜、辣椒等附加值高的蔬菜,为了不让土地撂荒,空闲时段也栽种萝卜、土豆等;贫困户除能获得股金分红外,还有土地流转收入及每天50元的务工收入。
“每个月都能在基地务工十多天,挣到将近1000元。”现场正在掏沟的2组贫困村民刘春华说,他年龄大了,不方便外出打工,能在村里务工,不但能增加收入,还能照料家里,让年轻人放心外出打工,今年脱了贫,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除了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园,该村还在1组建成30亩的生态种养产业园,在山平塘里养鱼,在林下养鸡。该村通过发展这些产业,让村民增加了收入,也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
“今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1.5万元,人均超过15元。”第一书记雷强告诉记者,在这一片还将种植优质脆李近100亩,他指着正在田地里来回工作的旋耕机说。
该村除利用村合作社引入主导产业助农增收外,还注重引导村民树立依靠勤劳致富的意识。
截至目前,该村已修建村文化院坝、村活动室、卫生室、村级通组连户路,贫困户的“五改三建”等各项建设已完成,今年全村32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集体经济实现从零到1.5万元的飞跃。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杜琴岳池记者站张秋林)今年以来,岳池县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围绕“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截至11月底,全县新增市场主体4441户,其中,新发展内资企业197户、私营...
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