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氨苄西林钠溶媒结晶工艺研究生产:独家专利抢占市场

广安日报 2017-09-29 01:27 大字

□本报记者陈玲

9月27日,记者在位于岳池医药产业园的四川仁安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安药业)看到,该公司的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运转,以确保按时完成大量的溶媒结晶氨苄西林钠订单任务。

成立于2013年6月的仁安药业,是一家致力于高端原料药和中间体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

“我们公司氨苄西林钠的溶媒结晶工艺方法为国内首创,已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并一直保持着与国际同类产品的同等水平。”仁安药业研发中心负责人王科向记者介绍,氨苄西林钠溶媒结晶工艺能够降低药品生产成本,延长药品保质期,同时也提升了药品的安全性,被评为2017年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瞄准市场精准定位

氨苄西林钠属于青霉素一类的抗生素类药,可以用于肌内注射或者静脉注射。主要用以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氨苄西林钠溶媒结晶工艺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满足北方客户的需求。”王科介绍,从2015年开始,因为环保问题,北方一些大型的药品原料基地停产了,但是氨苄西林钠的需求并没减少,氨苄西林钠呈现出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

要抢占北方市场,就得在符合环保要求的情况下生产出合格的氨苄西林钠。

“当时北方的一些大型制药公司对氨苄西林钠的需求量非常大,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就必须研发新的生产工艺。”王科说,瞄准了市场需求后,公司高层做出决定:在岳池开设生产线,从技术层面解决存在的环保问题,研发出符合环保要求的氨苄西林钠。

专业团队潜心研发

2015年初,仁安药业成立了项目小组,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小组,对氨苄西林钠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

“在国内外,氨苄西林钠生产企业采用的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各有不同,氨苄西林钠不耐酸、不耐碱,受热易分解,以前的喷雾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生产过程中需使用强碱,加上喷雾干燥法还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有效成分很容易遭到破坏和降解,导致药品质量不稳定、保质期不长。”仁安药业工程总监李文生说,必须要精准定位,解决药品质量稳定性的问题。

搞理论研究、做试验、计算成本……说起研发过程,李文生说,这就是一个反复失败、继续试验的过程,非常枯燥。氨苄西林钠的生产工艺已经沿用了很多年,其他公司也曾经尝试过要研发新的工艺,但都因为技术、成本等原因没有成功。

“成天都泡在实验室里是常态,我们都习惯了。”王科说,项目组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外地人,有的几个月都没回过家。

在经过近千次试验后,2016年初,第一批使用溶媒结晶工艺的氨苄西林钠开始生产,药品通过华北制药集团检验后,认定药品质量好、安全性更高,并立即追加订单。

迅速推广创造价值

2015年,溶媒结晶工艺方法经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内查新后,认定属国内领先水平。溶媒结晶工艺方法为国内首创,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在目前也是独一无二的,该药品更是国内唯一一种有效期为4.5年的氨苄西林钠无菌原料药。

“随着国家基本用药品种监管力度的加大,氨苄西林钠冷冻干燥工艺和喷雾干燥工艺产品,因其在有效期内产品质量不稳定已逐步退出市场,所以溶媒结晶氨苄西林钠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客户需求空前高涨。”王科坦言,项目的实施,解决了氨苄西林钠原料药经过较长时间存放,出现溶液澄清度不合格的现象等问题,从而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产品。

“我们的新技术还能节省成本,与同类药阿莫西林相比,生产1吨溶媒结晶氨苄西林钠要比生产1吨阿莫西林便宜30%。”王科说,该项目受到国内外用户的好评,投产一年多来,销售量早已突破百吨大关,每年能为公司带来超过5000万元的销售额。

新闻推荐

小小枳壳从“鸡肋”变成“金果果”

8月31日上午,前锋区小井乡莲花村8组村民曾宗元正在地里除草。“今年挂果的2亩多枳壳卖了近4万元,这些小果子硬是成了‘金果果\’。”曾宗元心里揣着一本账:10余亩枳壳全部挂果后,每年至少能带来10万...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