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各有各的招 农户都说好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8-05 06:03 大字

7月28日,岳池县大佛乡农技站副站长何自德(右)在与农户交流高粱种植技术。

岳池齐福、大佛乡发展高粱产业,走出分户种植新模式

农报眼

□本报记者 周金泉 特约通讯员 黄汉军 文/图

酷暑时节,粮食大县岳池县的高粱地里,一株株高粱涨红了脸、笑弯了腰,再过10多天就可收获了。记者了解到,在岳池县2万亩高粱种植面积中,规模种植就看齐福乡、大佛乡,两个乡发展高粱产业犹如师徒,各自种植了5000亩左右,发展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各书特色“高粱故事”,共同顶起了全县高粱产业的“半边天”。

高端低端效益都不错

“我种了4.5亩高粱:头季高粱产两三千斤,卖五六千元;二季高粱还可产一两千斤,还能卖2000多元;利用空闲将脱过粒的高粱穗扎扫把,卖6元/把,我还有3000多元的收入。”7月28日,岳池县大佛乡滴水岩村一组农户杨世忠乐呵呵地说,他种高粱已经有10年了,在当地算大户,种植管理得也好,家里连包谷都不种了,因为,“种高粱的收益比种玉米、水稻都好得多!”

“在我们这里,农民种高粱是为了挣钱,种玉米仅是为了养殖。”大佛乡农技站副站长何自德说:“2009年,我乡将高粱作为主要产业规模发展,从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引进了泸糯8号、川糯粱1号等出酒率高的品种,调减玉米面积,2012年最高峰时发展了6500亩高粱。随着农村劳力减少,今年高梁种植只有5300亩了。我们年年都与本地酒厂签订单,酒厂用我们的高粱生产低端酒,目前收购价为4.4-4.8元/公斤,简直供不应求。”

大佛乡这套种高粱、卖高粱、卖扫把,形成一个完整高粱产业链的模式是从邻近的齐福乡“拜师”学来的。齐福乡于2008年规模种植高粱,2012年、2013年一度发展到6000亩,此后也因农民外出务工原因,目前面积稳定在5000亩左右。不过,齐福乡一开始就走“高端”路线。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在文庙喝茶冉启成(岳池)

冉启成(岳池)在经历人生的滚打摸爬后,在对人生进行几番大彻大悟的思索后,你也许觉得人生真的短暂,也许觉得人的一生该有多种活法。清闲、快乐,淡欲望、少烦恼,或许应算是人生超凡脱俗的至佳境界。...

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