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召友:贫困户“变身”示范户
采摘柑桔。
蚕桑产业助农增收。
12月4日,午后的武胜县猛山乡白楼村一片宁静,漫山遍野的桑树林已没了夏日时的翠绿欲滴,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村民但召友的妻子陈小玉在屋后的桑园里仔细查看桑树生长情况,“再过十几天这些桑树就该修枝了。”
但召友今年52岁,是白楼村的养蚕大户,村里除了引进的蚕桑业主外就数他养的蚕最多,他还吸纳了10余名村民在自家的桑园务工。而3年前,他们家还是村里的贫困户。
2011年,由于大儿子和兄长相继意外离世,留下两个孩子无人照顾,加上两位老人,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但召友和妻子两人身上。
为了照顾家人,常年在广东务工的但召友回到武胜。“经历过这些事,我认为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更重要。”返乡后,但召友靠着焊工手艺在村子附近打零工,由于技术不错,有时也会被朋友请到外省做些难度较高的活,干几个月又回来。
2017年,白楼村发生了一件大事,因此改变了但召友一家的生活。
当年,武胜县政府与本地蚕桑产业龙头企业安泰集团签订蚕桑基地建设协议,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3万亩现代蚕桑产业园。其中,安泰集团自主建设1万亩,辐射带动农户建设2万亩。白楼村抓住此次机遇,引进业主发展了300余亩优质蚕桑基地,但召友也进入桑蚕基地当了一名焊工。
在基地务工后,但召友对桑蚕产业有了深入了解:蚕茧行情不错,加之县上非常重视蚕桑产业,还配套出台了产业补助政策。这让但召友有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了解但召友家庭情况的村干部,也建议他去承包土地发展桑园,这坚定了但召友创业的想法,他开始钻研养蚕技术并参加专业培训。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但召友还申请到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村扶贫资金1万元,加之从亲友处借了几万元,他便流转了30余亩土地种植桑树。为了节省成本,他家的蚕房都是自己买建筑材料建的。
2018年,但召友的桑蚕基地建成,他试着养了3张蚕种,共创收1.1万元。“那年收成好,卖了好价钱,平均每公斤46元。”但召友语气中满是喜悦。
“我最怕女性化了妆、喷了香水到蚕房参观。”但召友常开玩笑说,养蚕是个精细活,蚕对气味很敏感,一旦闻到鱼腥、脂粉、蚊香等气味都会影响它进食,稍不注意就会生病。
“我现在养蚕放心了,‘蚕宝宝’都买了保险。”但召友说,2018年,武胜县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蚕桑养殖保险,养殖户如果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损失,保险公司将进行赔付。去年,猛山乡的陈瑶、石凤、黄秀英领到了3万多元赔付款。
现在,但召友养蚕的信心越来越足,不仅将养殖规模扩大到50张,还发展了土鸡、土猪养殖等副业,成了村里有名的“脱贫示范户”。
新闻推荐
本报讯(武胜记者站肖雪)“我去年从外面引进优质品种三元猪进行规模化养殖,现在年出栏生猪2800余头,年产值780万元。”12月8日...
武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