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地摊的故事
□ 蒋媛媛(嘉陵)
我的父亲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师生。 从武胜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分配到广安县前锋镇一所乡村小学教书。当年,他举债念中师,经济很是拮据,便打起了卖梨的主意。
1983年暑假, 当天空露出第一丝鱼肚白的时候,父亲便要启程赶往几十公里外的岳池县石垭镇摘梨。那时的交通十分不便,从果农手里批发到梨后,父亲只能在路边守株待兔似地等候顺路的货车,运气不好的时候可能等上两三个小时。大多数时候他等来的都是前往前锋、桂兴拉煤的运煤车,一趟下来,全身上下都弄得黑乎乎的。到了前锋场镇,父亲寻得一处人流密集的好位置, 支上一个简易地摊,尽快地融入市井吆喝声中, 一蹲守便是一天。行情不好的时候,父亲还得骑着自行车驮上梨子去绿水洞的煤矿厂区和铁路职工宿舍兜售,那个年代的煤矿工人和铁路职工收入颇丰,购买力很强。一个暑假下来, 父亲被火辣辣的太阳晒得黑黝黝的,盘点时共赚了80多元钱,于是,那些汗如雨下的艰辛仿佛都随风消逝了。
多年以后, 父亲提到这段经历的时候,他才坦言,虽然刘备发迹前也曾“织席贩履”,但他自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去摆地摊卖梨,多少还是有些羞怯。
1986年,我呱呱坠地,家里的开销越来越大。 父亲又开始琢磨如何才能增收。那时的师范生,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父亲也不例外,他写得一手好字。于是,那几年,到了春节前夕,父亲就张罗着卖春联。母亲备好笔墨纸砚,父亲负责挥毫泼墨。临近春节,场镇上格外热闹,寻一处墙壁,敲上两枚钢钉,拉上绳索,母亲把写好的春联一一用大头针挂到绳索上,风儿吹过,大红春联随风飘扬,年味浓郁。父亲则在木桌上铺好红纸、笔墨,摆上他那本厚厚的《对联大全》静候买家上门。那时的我,一边闻着墨香,一边在地摊边上攀爬,常常弄得乌漆嘛黑。
时光飞逝, 如今, 我也已过而立之年。 今年暑假, 我也带着孩子尝试摆地摊。为了锻炼他的胆量,我花了三个月手工制作了许多毛线饰品, 然后陪着他去练摊。我们在“不夜城”摆了两次地摊,他自制了收款二维码, 还主动向行人推销饰品。两天下来,他摸清了潜在的销售人群,还悟出了薄利多销的市场规则。
小地摊见证大民生。如今,我们摆地摊不再是因为生活所需,而是一场单纯的暑期实践活动。生活中,家里老人也常常给孩子讲那些过去的故事,可是我深知,孩子是无法体会当年祖辈们摆地摊挣钱的艰辛,再也不会有那些情感上的共鸣。
时代更迭了, 社会发展进步了,那些艰难的岁月已经远去,我们的未来必将更加幸福、美好!
新闻推荐
冲刺。骑行美丽乡村赛道。青少年男子组41.4公里自行车赛运动员从起点出发。青少年BMX小轮车自由式比赛现场。11月17日,“2...
武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