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和广安日报联合采访组走进前锋区、武胜县 记录川渝合作新故事

广安日报 2020-07-10 03:40 大字

联合采访组在武胜火锅产业园采访。

□本报记者站 刘华 张施施 本报记者 康建林 贺樊丽 文/图

7月9日,“五地媒体开放合作看广安”联合采访活动启动。当天,重庆日报和广安日报联合采访组走进前锋区、武胜县,实地感受广安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位于前锋区的四川耀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为重庆力帆、宗申、银翔等知名摩托车制造企业配套,经过6年多时间的发展,该企业年产量从60万个单一缸体变为如今的300万个缸体、缸盖、缸套整套生产,产量跃居西南片区第2位,占领全国7%的市场份额,年产值也从最初的3000万元上升到了近亿元,从一个小微企业变成当地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让采访组成员啧啧称赞。

智能感应衣柜、旋转鞋架、遥控折叠床……走进前锋智能家居产业园,采访组被眼前一系列智能家居所吸引。

近年来,广安市深入开展广渝、广蓉合作,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依托四川省家具进出口商会、重庆广渝置业公司搭建的产业发展平台,智能家居产业园应运而生。短短一年多时间,该产业园已引进豪迈家具、掌木家具等企业73户,总投资70亿元。该园企业大部分来自重庆,目前还有60余家企业有入驻意向。

一边听、一边拍照,重庆日报视觉记者罗斌感触颇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真的非常不容易。”罗斌表示,通过采访,他对当地主动融入“双城经济圈”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他将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把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宣传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广安在川渝合作道路上的努力和坚持。

小火锅“煮红”了大产业,随后,采访组一行来到武胜火锅产业园。

去年12月,得知武胜县打造“川渝独有、全国一流”的火锅产业园后,毛哥食品有限公司到产业园投资3.5亿元建设项目。令毛哥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郭义没想到的是,武胜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征地拆迁和“七通一平”等工作。随后,郭义决定在原有投资基础上再追加3.5亿元,届时公司将每天产出100万袋半固态火锅调料包,占据30%的市场份额,并在5年内实现每天产出2亿袋半固态火锅调料包。

立足区位优势,唱好“融入之歌”。从火锅底料到火锅伴侣,从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到中国麻辣火锅产业基地,眼下的武胜县不仅聚集了一批生产火锅调味料、火锅底料、火锅食材的代表性企业,还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武胜火锅产业园的“火锅香”正日益飘远。

“我对武胜是怎样把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重庆日报区域记者颜安如是说。

新闻推荐

武胜县举行送教下乡活动

本报讯6月11日至21日,武胜县“国培计划”(2019)中西部青年教师助力培训、新教师入职培训和幼师国培项目总结提升、成果展示...

武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