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乡:稻渔综合养殖让多方受益
□李林森 广安区记者站 周娟廖小兵
5月28日,在广安区彭家乡古佛村毛家沟,70余亩的稻渔综合养殖基地正在进行水温监测和调试。“调试好水温,接上电后就可以投放第一批虾苗了。”养殖基地技术员唐波高兴地说道。
古佛村位于彭家乡东北面,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村,该村长期以传统种养业为主。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总决战,助力村民致富奔康,去年底,彭家乡党委、政府决定在古佛村规划发展稻渔综合养殖,进一步助力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为何想到发展稻渔综合养殖?据悉,一直以来,彭家乡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和人才建设。去年底,乡领导在村上走访时了解到,该乡梯子村村民唐波是一名专业的水产养殖技术人才,他不仅养殖经验丰富,还是一名共产党员。“村上有专业的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如果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将发展得更好,群众的收入也相应会增加。”彭家乡乡领导向泾表示,产业向好发展,技术是支撑。同时,古佛村有一水库,水质十分好,非常适合水产养殖,经过再三论证后,彭家乡决定在古佛村发展稻渔综合养殖。
去年底,彭家乡党委、政府领导来到梯子村,找到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唐波,希望他来指导和管理古佛村的稻渔综合养殖。“身为土生土长的彭家人,我非常高兴能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唐波由衷地说道。
唐波2014年毕业于四川水产学院水产养殖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江浙沪一带从事水产养殖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水产养殖经验。去年5月,他刚回到广安,就被武胜一个稻田养殖基地邀请去管护小龙虾以及对水产养殖进行技术指导。当得知彭家乡发展水产养殖业时,他立即辞职,回到家乡。
找准产业定位和落实好专业技术人才后,彭家乡党委、政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去年12月,在区委组织部的帮助下,彭家乡成功争取到省委组织部100万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试点资金。有了这笔项目资金,彭家乡就开始筹建稻渔综合养殖基地了,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古佛村村干部、村民都是铆足干劲加油干。
今年初,古佛村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通过土地流转,在古佛村毛家沟发展70亩稻渔综合养殖。稻渔综合养殖基地,主要分为养殖和种植两大部分,整个基地共有15口池子,池子中间部分用来种植水稻,四周的深水区用来养殖鱼虾,水稻的生长可以为鱼虾提供养分,鱼虾的排泄物也可以为水稻提供营养,从而实现种植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实现生态循环养殖。
为防止出现返贫现象,让老百姓持续增收,村两委与全村老百姓商量,稻渔综合养殖基地产生的效益将按照7:1.5:1.5的比例分成。“村集体占70%,村干部占15%,当收益达到一定额度时,技术人员根据收益额进行比例分成。同时,将70%的村集体收入再拿出70%来,分发给全村老百姓。”彭家乡有关负责人介绍道,这样不仅让老百姓持续增收,还能极大地调动村干部、技术人员、老百姓的积极性,让整个稻渔综合养殖基地发展得更好。
据了解,稻渔综合养殖基地共分两期工程建设,今年3月全面复工后,一期工程加快建设,短短两个多月时间,70亩稻渔综合养殖基地已基本完成,预计6月初正式投入运营。
“正式投入运营后,我们将投放第一批虾苗50万尾。按照市场价70元/斤,50万尾虾苗将产8000余斤虾,产值近60万。由于虾的生长周期短,三个月就可产出一批虾。”彭家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今年可投放两批虾苗,产值将达到100余万,除去人工、虾苗等成本,纯利润就能达到30万左右。此外,稻渔养殖基地不仅养虾,还将养殖黄辣丁、异育银鲫鱼、加州鲈等高端鱼,提高产出效益,增加村集体和老百姓的收入。
不仅如此,稻渔综合养殖基地在打围、砌砖以及后期的除草、清淤等环节都有用工需求,届时,也可吸纳附近10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带动村民年人均增收近万元。
新闻推荐
近日,由越河街道武胜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牵头,社区同心志愿者、热心居民参与,开展了“楼道也是我的家,美丽楼道靠大家”志...
武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