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农增收

广安日报 2020-03-26 02:45 大字

□刘一兵 舒颖 武胜记者站 张施施

日前,省委、省政府对全省22个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和35个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予以通报表扬。其中,武胜县荣获2019年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称号。

近年来,武胜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目标,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基地,极大地拓宽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

位于胜利镇十块田世纪甜橙合作社是该县成立最早的专业种植合作社之一。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不少产业都受到了重创,而对该合作社的社员们来说,却影响不大。

“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每天都有10多吨柑桔销往成都、重庆等地。”胜利镇十块田世纪甜橙合作社负责人刘开志说,由于甜橙品质好,市场供不应求,总共已销售500多吨。

据了解,今年是刘开志带领该村村民共同创业的第15年个年头,15年来,他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统一管理、规模经营,共吸引了236户村民加入,大幅提升了该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不仅是人员的统一管理,果子也实现了统一管护,通过统一的病虫防治、修剪、采摘、运输、销售,果子质量提高了,果农收益也随之增长了,每户年平均收入近两万元。”刘开志表示,由于该合作社管理得当,每年出品的果子品质优良,从2015年便与重庆、成都等地的大型批发市场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果农的柑桔不愁销路。

“加入合作社后,收入有了保障,还可以在果园务工,让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真实惠。”该村村民陈远明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民增收有实效。

目前,武胜县土地流转面积达23.09万亩,新培育示范龙头企业2户,专业合作社(协会)56个、家庭农场46个。

与此同时,武胜县还通过“农户+”新组织产业发展模式,企业类经营主体与小农户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了“返租倒包”助推产业兴旺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2017年,武胜县人民政府与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建设优质蚕桑产业园区3万亩的协议,目前,蚕桑产业在全县范围内遍地开花,该公司也真正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的目标。

在推进桑蚕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过程中,该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变以前的分散经营为龙头带动,当地群众还可以通过返包的方式,在该公司承包高质量、标准化的桑蚕园养蚕。目前,全县共有300余户农户通过“返租倒包”实现了增收。

据武胜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珂珂介绍,以发展晚熟柑桔、优质蚕桑和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全县产业的领军队伍,通过基地务工,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推动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化和产业化经营,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随着不断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和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武胜县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收入得到稳步提升,农业正逐步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下一步将继续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层层压实责任,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基础,同时抓好农民工资性收入,做好政策落实转移性收入,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提升财产性收入,把农民工作切实抓细抓实。”张珂珂说。

新闻推荐

萝卜丰收了

→记者航拍的半边村萝卜基地。↓村民们在采收萝卜。日前,在礼安镇半边村萝卜基地,万欣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千亩萝卜喜获丰...

武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