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从乡野山村到乡村振兴“先行者”

广安日报 2019-10-24 01:36 大字

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武胜记者站 赵倩 摄

白坪乡旧貌。

国务院颁发给武胜县长安人民公社的奖状。

张家院子乡村美景如画。

□武胜记者站 赵倩 本报记者 龙俊帆

“既能自己动手,还能吃到美食,这样的民俗体验真有趣!”10月6日,在武胜县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朝门院子,重庆游客赵欣玲在酒坊、豆腐坊、油坊体验了川东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后,兴致勃勃地说道。

空气清新、道路整洁、景色宜人……今年国庆节期间,在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无论是盛产竹丝画帘的张家院子,还是充满民国风情的朝门院子以及展现乡村民俗文化的高家院子,处处都涌动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谁能想到,10年前的白坪、飞龙片区,还是落后的乡村,而如今的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已先后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农业公园等,周边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走出了一条“产村相融、农旅结合”的新路子。

农业基础雄厚 白坪乡曾获国务院嘉奖

武胜历史悠久,全县辖31个乡镇、515个村、27个社区,面积966平方公里;总人口8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7万人、非农业人口11.5万人;耕地面积45.2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61亩。

基本县情透出的信息是:地狭人稠,人均耕地面积少。然而就是这块土地,却有膏腴之地、鱼米之乡的美名,是全国商品粮大县、生猪生产“百强县”、蚕茧生产基地县,农特产品资源非常丰富。

白坪、飞龙发展休闲农业,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早在1958年,武胜县委、县政府就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求真务实,把上级的要求同全县实际结合起来,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每年都会派一大批干部到乡、村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帮助乡、村解决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粮食产量逐年递增,195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61570吨,比1950年的97710吨增长65%。

武胜农业生产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而武胜县长安人民公社(今白坪乡)功不可没。1958年12月25日,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总理亲自将国务院“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武胜县长安人民公社”的奖状颁发给长安人民公社代表刘万荣。这一殊荣,永载武胜史册,成为武胜人民的骄傲。

整合优势资源 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

长期以来,武胜有着“传统农业大县”的称号。但是,传统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武胜农民的生活长期在温饱线上徘徊,贫困发生率较高。

武胜的决策层深知,传统农业发展的路子已行不通。改革,迫在眉睫!

2010年9月,武胜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川东渝北现代农业的样板区、示范区的目标,成立武胜县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按照规划统一、布局合理、生活设施完善、农民素质提高等要求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次年,武胜县将白坪、飞龙、三溪3个乡镇的29个行政村连片规划,成立白坪—飞龙新农村示范区,覆盖面积50平方公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要想让老百姓增收致富,就要培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产业新业态,走农旅结合之路。”武胜县委、县政府将目光瞄准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发展乡村旅游,是武胜县委、县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2012年,武胜县整合优势资源,在“新农村示范区”核心区域打造“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

“实际上,地处武胜县北大门的白坪、飞龙,并不缺乏旅游资源。”武胜县文广旅局负责人介绍,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山清水秀,自然条件优越,辖内有著名作家杨益言旧居、“中国民间艺术(竹丝画帘)之乡”等人文景点。

“打造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主要出于几重考虑。”原武胜县委农工委主任夏杰才说,一是充分利用土地山水资源,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增产增收;二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走“产村相融、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三是为本地农民回乡创业及留守劳动力就业找到更好的途径;四是看准“乡村游”升温的态势,为厌倦了喧嚣都市的人群,提供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舒适去处。

很快,《武胜县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出台,计划三年内打造出乡村旅游度假区,与宝箴塞、沿口古镇、龙女湖等景区相呼应,形成“城乡交融、全域覆盖、区域协同”的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随后,武胜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举措,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条件,将新农村示范区逐步向观光农业转型,为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武胜县在50平方公里的新农村示范区基础上,规划建设118平方公里的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覆盖白坪、飞龙、三溪、鸣钟4个乡镇65个行政村。

深挖旅游内涵

村民吃上“旅游饭”

“甜橙即将成熟,到时候又可以吸引很多游客进园采摘。”10月15日,在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白坪乡高洞村的甜橙园基地里,业主杨成正抓紧进行基地管护,迎接甜橙上市。

“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们能吃上‘旅游饭’。”今年41岁的杨成常年在外务工,2008年,杨成和妻子借钱在老家修了一幢三层小楼,为了偿还建房的债务,夫妻二人又踏上了南下务工之路。

2012年,听说高洞村要与周边飞龙、三溪连片的29个行政村统一规划为乡村旅游度假区,重点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杨成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们这里条件这么差,怎么可能打造成景区?”杨成的质疑,也是当地所有人的心声。

事实并不如此。武胜县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田昱昕介绍,园区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引进业主,发展规模种植业,集“产加销”“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建设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后,我开了一家农家乐,在自己的果园里建了四间民宿酒店,游客住在里面,随时随地可以闻到果香。”杨成说,如今,他的农家乐生意红火,家庭年纯收入超过30万元。

仅以吃农家菜、采农家果、开展农事体验活动等简单经营模式,还不足以支撑起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乡村旅游。

“没有高起点的规划,谈不上高水平的建设。”田昱昕说,园区对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每一个山头、每一处村庄、每一块田土都进行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划,避免了村民乱修乱建、各自为政的局面出现。在规划过程中,该县聘请专家,制定了接待中心、乡村酒店、旅游新村等建设方案,配套建设了学校、商店、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

“乡村旅游不能只有‘空架子’,还得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田昱昕说,近年来,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坚持“产村相融、农旅结合”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先后打造了花样年华、橙海阳光、丝情画意、四季花海、开心农场、金色大地六大景点,还有以甜橙文化为特色的甜橙新村,以剪纸艺术为特色的胡家院子,以现实版“开心农场”为特色的李家院子,以川东民俗为特色的高家院子,以竹丝画帘、祠堂文化为特色的张家院子,以红岩文化、生态田园为特色的红梅新村,以及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下坝记忆、柑橘博览园、河尔口庄园等景点,展现出了一幅亮丽的乡村旅游新画卷。

如今,每逢周末和节假日,甜橙新村、张家院子、李家院子等景点的停车场,都会停满挂着各地牌照的车辆,四面八方的游客不约而同来到这里,恣意享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闲情野趣。

从贫穷落后的乡野山村,到乡村振兴的“先行者”;从传统的“绣花”农业代表,到村民吃上“旅游饭”,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见证了武胜农村发展的大变迁,在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幸福故事仍在上演!

时间轴

●1958年12月,国务院授予武胜县长安人民公社(今白坪乡)“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2000年5月,武胜县飞龙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竹丝画帘)”。

●2011年,武胜县将白坪、飞龙、三溪3个乡镇的29个行政村连片规划,成立白坪—飞龙新农村示范区。

●2012年,武胜县打造“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同年4月,飞龙镇卢山村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庄。

●2013年12月,白坪—飞龙新农村示范区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被中组部评为“全国新时期党性教育特色基地现场教学点”。

●2014年8月,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4年10月,飞龙镇卢山村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14年“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2015年1月,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四川省旅游度假区;白坪乡高洞村被住建部评为“全国宜居村庄”。

●2016年2月,三溪镇观音桥村被评为“四川省十大幸福美丽新村”。

●2017年11月,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授牌为乡村振兴先行区。

●2017年,规划建设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

●2018年6月,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被授予“中国农业公园”“中国农业公园发展研究课题组研究基地”称号。

●2019年,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入选国家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政府出钱买服务 百姓家中享幸福

10月8日,武胜县孝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老人查血压、理发等。近年来,武胜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义工和志愿者...

武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