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的保护传承,永远在路上 对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的思考

广安日报 2019-07-21 00:37 大字

□曹馨

《川东周末》近段时间策划推出的“非遗·传承人”系列文章,聚焦了广安市部分非遗项目传承人,让广大读者了解了广安市部分传统技艺的生存业态与传承现状。在笔者看来,记者们选取的非遗项目,大多传承尚好,但更多没有涉及的项目,它们的保护和传承却不尽人意。所以,广安市的“非遗”保护传承任重而道远。

据笔者了解,近年来,广安市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得到了省、市、县三级政府不同程度的重视,全市已建成非遗项目传习、传承基地近20个。特别是非遗项目及老年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现阶段正有序推进,市本级已先后实施了两批次22个非遗项目(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省级已经安排专项资金对武胜剪纸传承人唐天谷、岳池灯戏传承人康必健进行抢救性记录,今年将继续对65岁以上的传承人进行抢救性记录。与此同时,“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广安区厚街小学、北京景山学校四川广安景山实验学校获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传播)基地称号,广安区中石油希望小学的云童舞传承、武胜县旧县小学的剪纸传承等各具特色,成果斐然。

但不容忽视的是,广安市的非遗保护传承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对非遗保护传承的宣传不够,许多人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把非遗保护传承和文物保护混为一谈。二是非遗保护传承的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市级前几年每年仅预算5万元工作经费,2018年才提高到每年20万元,这个数目对全市52个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依然严重不足,且导致一些珍贵的非遗资源不能深入挖掘、调查、记录,这或许是广安市非遗工作滞后的根本原因。三是非遗保护传承体制机制薄弱。由于非遗工作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政策性、专业性,而许多管理人员或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欠缺,且大多为兼职,流动性亦大,难以要求其专注并精通于该项工作。四是非遗保护传承的方式不活、办法僵化、缺乏创新,政府、社会、传承人共同参与,多元传承的格局形成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五是大多数传承人年龄偏大。广安市现有的40位市级传承人中,年龄在65岁的有15人。加之现在的年轻人缺乏学习、传承的动力和定力,传承后继乏人,部分非遗项目出现“人走艺失”的情况。

总之,广安市目前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还远远没到作总结的地步,还需要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共同发力,逐一解决好广安市非遗保护、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才能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永远在路上。

新闻推荐

抗洪抢险“大练兵” 安全防线早筑牢

本报讯(武胜记者站徐婷)进入汛期以来,武胜县高度重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加大巡查排查力度,确保人民群...

武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