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承继 武胜剪纸赢得国际声誉 回望武胜剪纸的传承脉络
谭志君剪纸作品《猴戏》。
2018年2月,武胜剪纸志愿者到俄罗斯学校给当地学生传授剪纸技艺。
武胜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唐天谷(右四)在剪纸培训班授课。
1960年,康文清(右)与学生唐天谷、孙女王成芝共同创作剪纸作品。
□武胜记者站 陈本刚 本报记者 周文平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或刻刀,在纸屑飞舞间,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山川人物等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作为四川剪纸两大流派之一,武胜剪纸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手法简练粗犷、线条流畅、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恢宏大气,装饰性强,既有剪的特色,又有独特的艺术价值。2009年7月,武胜剪纸被列入传统美术类四川手工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广安市、武胜县两级文化部门又通过举办剪纸抢救性培训班、剪纸艺术创作比赛、剪纸艺术作品展等活动,对武胜剪纸进行宣传,扩大武胜剪纸的影响力,加大了对武胜剪纸这一非遗文化的抢救与保护,使武胜剪纸不仅没有面临失传的尴尬局面,还走出了国门,赢得国际声誉。
A 康文清为武胜剪纸注入新活力
武胜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据《武胜县志》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间剪纸与县内的民俗活动相联系。新春之际,用剪纸装饰窗户、彩灯。婚嫁时,枕头、帐帘、布鞋等绣花用剪纸做样。丧葬时,纸扎的陪葬童子、白鹤、引灵幡、灵房等,也用剪纸图案装饰。”
虽然武胜剪纸早期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单一,但因其能渲染气氛、能够生动反映民众生活、表达民众的喜怒哀乐,作为产生并流传于该县及附近县市的一种民间艺术,仍然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康文清的到来,使武胜剪纸变得出彩。”5月22日,省非物质文化项目“武胜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唐天谷告诉记者,中国民间剪纸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色,北方剪纸浑厚、粗犷、天真、质朴,南方剪纸灵秀、秀美、严谨、纤细。康文清原是河北民间剪纸艺人,20世纪40年代,因避战乱,来到丈夫的故乡武胜,将北方的剪纸艺术与传统的武胜剪纸融合,为武胜剪纸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唐天谷用“今生之大幸”来表达自己能够成为康文清学生的喜悦。“解放初,四川剪纸有三大名人,他们是自贡的余曼白、南部的李文仲、武胜的康文清,康文清因创造性强最为有名。”唐天谷清楚地记得,康文清剪纸技法非常高明,创作时不需起草图,仅凭一把剪刀,游走有余,其早期作品多以戏剧人物和花草、虫鸟、瓜果等吉祥图案为主,形象生动。
随着美工刀、木刻刀及空心冲等制作工具的丰富,剪纸作品的制作效果开始有了新的突破,康文清开始尝试对剪纸艺术进行改革。在她的带领下,武胜众多剪纸艺人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在传承的基础上将绘画技法中的白描、工笔以及版画中的绘画风格融入剪纸艺术创作中,形成了既不同于北方、川北剪纸,又打破了师承原始风格的武胜民间剪纸艺术特色,把武胜剪纸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因此,武胜剪纸被誉为川东北民间艺术的瑰宝,成为四川剪纸艺术的奇葩而享誉巴蜀。
“到后期,她的作品发展到紧扣时代主题和反映现实生活。”唐天谷回忆说,这期间,康文清创作了大量的剪纸作品,其代表作《八仙》《送子》《麻姑献寿》《和平万岁》《劳动光荣》《抗美援朝》《学文化》等在省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1953年《四川民间剪纸集》一书,收集了康文清40余幅作品。康文清因剪纸艺术上的成就,被推选为川北区代表出席了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成为武胜剪纸艺术的一代宗师。
B 唐天谷让武胜剪纸独树一帜
传承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需要一个群体;传承没有终点站,需要代代相传,需要源源不断地培养后续力量。
为了让武胜剪纸这门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1959年,武胜县组织了一批美术工作者向70岁的康文清学习剪纸艺术,其中就有武胜中学青年美术教师唐天谷。
在此之前,唐天谷醉心于国画创作,对剪纸并无太多关注,但当他看到一张张红纸被康文清剪成各种惟妙惟肖的花样,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唐天谷就一边学习,一边摸索。由于唐天谷的美术功底深厚,在学习初期他就展现出了对剪纸艺术的天赋和让人耳目一新的创作理念。他和康文清合作的第一幅剪纸作品叫《学文化》,简明生动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情景,并很快就在报纸上发表了。
短短几年,唐天谷和康文清合作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剪纸作品不断见诸报端。康文清老人很喜欢唐天谷这个学生,认为他是剪纸艺术方面不可多得的奇才。“她对我很好,在艺术上可以说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唐天谷每次说起康文清,总是不自觉地流露出怀念的神情。
但唐天谷不满足于传承,他开始大胆尝试推陈出新。“我认为,剪纸和国画都是艺术,艺术门类都是学规律而不学工事。”唐天谷将绘画技法中的白描、工笔、版画等风格融入剪纸艺术创作中,由此形成了既不同于北方剪纸的“天真浑厚”又不同于南方剪纸的“玲珑剔透”的独特风格,把武胜剪纸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并传承至今。
上世纪六十年代,康文清老人离世,其孙女王成芝(武胜剪纸二代传人)移居云南,一批剪纸骨干亦停止了创作,武胜剪纸陷入低谷。但唐天谷、李光中等人始终坚持剪纸创作,时有作品发表于《四川画报》,或参加成渝两地的美术展览。尽管如此,剪纸艺术始终非常小众,得不到主管部门应有的支持,唐天谷孤掌难鸣,遂将主要精力转向了国画,武胜剪纸由此步入整体上的长期低迷期。
2007年党的十七大之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武胜县文化部门组织非物质文化调查队深入民间开展调查走访,几经周折找到了年近80岁的唐天谷。
2007年至2015年间,武胜县文化部门先后举办了10余期剪纸艺术培训班,由唐天谷主讲,培训学员500余名,培养了一大批剪纸新秀,谭志君、李艳阳等成为武胜剪纸的第三代传承人。
武胜剪纸艺术迎来欣欣向荣的春天。2007年,武胜剪纸被列为广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武胜剪纸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0月,唐天谷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武胜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12月,武胜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
C 谭志君带着武胜剪纸走出国门
5月22日下午,武胜剪纸县级代表性传承人谭志君和往常一样,来到武胜县职业中专学校,为学生展示剪纸作品、讲解剪纸技巧等。
两年来,每周星期三,包括谭志君在内的10名剪纸艺人,都要分别去6所学校传授剪纸技艺,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剪纸热情与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剪纸队伍中来。
“武胜剪纸不仅进了校园,还进了机关、企业、乡村、社区。”谭志君说,为促进武胜剪纸的推广与普及,武胜县委县政府组织文化部门相继建立了一间武胜剪纸传习所、一个博览馆、两个剪纸传习基地、两个剪纸文化社区,有效地推动了武胜剪纸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武胜县还相继出版了《武胜县师生剪纸作品集》和初、中、高三个层次的《中小学生剪纸教材》,旧县、飞龙、华封等乡镇的数十所“剪纸艺术特色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正是有了如此高密度的推广,掌握武胜剪纸技术的美术教师上百人,谭志君一点也不担心武胜剪纸会失传。从2007年参加武胜县组织的剪纸抢救性培训班以来,他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对武胜剪纸进行创新。经过不断创新、不断改进,谭志君最终将剪纸材料由传统红纸换成了宣纸,将剪纸工具由传统的剪刀换成了刻刀,将绘制工具由纸上手绘换成了电脑手绘板创作,将主题人物由一两个人换成了一百多人……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不断创新改革才能让剪纸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在谭志君看来,每个时代的剪纸作品都有那个时代的深刻烙印,剪纸创作应该贴近生活、反映现实,记录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因此,在谭志君的剪纸作品中,更多的是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题材,这些作品细腻、灵动、精美,构图变化多样,对比鲜明,主题突出,既有传统的质朴,又有时代的气息。
2015年,谭志君调入武胜县非遗中心工作后,他多了一份责任——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剪纸的传承、普及与推广。于是,他组织带领武胜县剪纸团队,参加各项文化艺术交流展演活动以及剪纸比赛,进一步提高武胜剪纸的知名度,扩大武胜剪纸的影响力——
2016年8月,武胜剪纸走出国门,赴哈萨克斯坦参加“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交流活动,得到了中宣部领导、国外友人和各大媒体的一致好评;
2018年2月,武胜剪纸赴俄罗斯参加“欢乐春节·四川风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还深入俄罗斯校园,给当地孩子传授武胜剪纸传统技艺;
……
没有国界的文化交流,互鉴与情感共鸣,助推着武胜剪纸走出国门,受到了海外人士的高度评价。
目前,谭志君主要致力于剪纸的传承与发扬,他表示:“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脉,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心来传承。对剪纸这门古老的技艺,我将不遗余力,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传承这个队伍中来。”
(本文图片为资料图片,由谭志君提供。)
新闻推荐
规范车辆停放。帮助店主将占道经营的货物搬进店内。连日来,武胜县城管工作人员和机关干部利用中午时间,走上街头、深入社区...
武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