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遵裕:高家将第三代名将 □王世奇
高遵裕,字公绰,亳州蒙城人,宋英宗宣仁圣烈皇后高氏的堂叔,勋臣高琼之孙,名将高继宣之子,具有外戚和武将的双重身份,在北宋与吐蕃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敌营舌战,为国御侮
高遵裕因父亲的恩荫先后担任供备库副使、镇戎军驻泊都监。
治平四年,西夏国主李谅祚亲统大军入侵大顺城,被流矢射穿铠甲,死里逃生。时隔一月,李谅祚遣使向宋请求和,以图恢复两国关系。恰好英宗去世,宋廷派高遵裕出使西夏,同时向西夏告哀。高遵裕到达宥州时,西夏方面派大臣王盥迎接,但王盥却身穿吉服。高遵裕立即严词斥责,王盥无言以对,只得换掉吉服,穿上素服,以示哀丧。
王盥设宴款待高遵裕一行,席间谈到双方在大顺城交战的事,王盥说:“你们宋人是剽掠之徒。”高遵裕反唇相讥:“如果一国之主率军侵犯别国边境,还被打得负伤逃跑,那被说成剽掠之徒真是一点都没错啊!”
听到此言,在座的西夏人都十分难堪,认为受了侮辱,但始终没人敢开口应对,只好愤怒地说道:“你竟敢蔑视我夏国,我国虽小,也有兵马十余万,可以与你们在战场周旋到底。”
高遵裕怒目圆睁,大喝道:“我大宋皇帝,天赐神武,我劝你们别太张狂,自寻死路!”当时西夏国主李谅祚一直躲在屏风后偷看,目睹此幕,摆手制止了王盥,令王盥不要再与高遵裕争执。
宋神宗得知高遵裕在西夏临危不惧,舌战西夏人维护了大宋的尊严,非常赞赏,将其提拔为保安军知军。
力抗吐蕃,拔寨攻城
熙宁初年,朝廷计划攻打盘踞在西北的吐蕃,收复洮、陇二州,任命高遵裕为秦凤路沿边安抚副使、通远军知军,跟随安抚使王韶一同出兵。高遵裕率军连夜急进,拂晓时抵达野人关,吐蕃羌兵凭关据守,高遵裕率亲兵一鼓作气打败敌人,在武胜城下安营。羌人恐惧,弃城逃走,高遵裕兵不血刃占据了武胜城。
神宗下诏以武胜城为镇洮军,由高遵裕任知军。不久,又下令以熙、河、洮、岷、通远等州为一路(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单位),高遵裕升任西上阁门使、荣州刺史,代理熙、河、洮、岷、通路总管,兼通远军知军。
第二年,王韶打算攻取河州,高遵裕劝阻说:“上次进军是先建堡寨,循序渐进,才一举攻下武胜城。现在我军兵马和粮草都不齐备,长途跋涉深入敌境,如果敌人占据要害阻击,我军就进退两难了。”王韶不以为然,反而认为高遵裕怯战,于是派他守临洮,自己率军出击攻打河州,果然作战失利。皇上听说后,非常欣赏高遵裕军事才能,命令他专管洮、岷、叠、岩等州尚未归附的羌人。
后高遵裕又随王韶进攻岷州,攻下岷州后,高遵裕要求士兵不得妄杀,传令:“活捉老幼与取首级功劳相同。”数万羌人百姓得以活命。捷报传到京城,高遵裕被加官岷州刺史。
孤军坚守,出奇制胜
不久羌人再次来犯,围河、岷二州,道路几个月不通,附近又没有援军。高遵裕带兵在岷州坚守数月,下属请求撤退,高遵裕说:“敢议此者斩!”
经过多次观察敌情,高遵裕制定了反击的计谋。他派人带领一支部队杀入敌阵,又另选精骑兵从南门鼓噪而出,制造声势,假装人数很多,从外围合击羌兵。羌兵阵中内有宋军四处冲杀,外有宋军声势浩大,不知底细,以为宋朝援兵杀到,士气崩溃,大败而逃。当时朝廷认为岷州城远难守,决定下令高遵裕弃城撤退。传令官携弃城的诏书到达时,羌人已经溃退了。
高遵裕因功升为团练使、龙神卫都指挥使、熙州知州。后因推荐张穆之为转运使,而张穆之犯罪,他也遭连累获罪被贬为颍州知州。不久又因事获罪,被贬为淮阳知军。后又任庆州知州。
哲宗即位后,高遵裕被任命为右屯卫将军,六十岁去世,被追赠为永州团练使,后又被追赠为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
新闻推荐
■南充晚报记者袁军伍罗文博文/图4月24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皮划艇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皮划艇静水预赛...
武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