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解码乡村振兴
□武胜记者站 滕攀 本报记者 周文平
冬日的早晨,空气中透着几分寒意。12月8日,武胜县三溪镇观音桥村村民张素梅早早就在自己的小卖部里忙活起来,“这几年,我们村变化非常大,周末、节假日来玩的人很多,停车场根本不够用,小卖部一年下来有一万多元收入,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曾经,我们村的年轻人都出去务工,留下老人和小孩在家里,撂荒地多、杂草丛生,通向外面的路是村民们一脚一步踩出来的泥巴路。”观音桥村第一书记邓发介绍,观音桥村原为贫困村,有369户113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36人,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2014年,观音桥村退出贫困村行列,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8000元。
脱贫的秘诀在哪里?
“抢抓深化农村改革机遇,实现乡村振兴。”邓发给出答案。为此,观音桥村依托地形地貌优势,以“产村相融、一三互动”发展战略为指引,以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休闲农业为目标,确定了“产村相融、农旅结合”的发展理念,在发展现代种植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一带三区”产业发展格局,(“一带”即规划建设乡村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带,“三区”即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示范种植区、精品果树示范区、特色经济林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做活庭院经济文章,将旅游资源变资产,充分发挥“旅游+”产业融合模式,让观音桥村从农村向景点转变,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产村相融 走出增收新路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观音桥村过去虽是“贫困村”,但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农业产业发展。
观音桥村村“两委”干部深知,产业是农村长远发展之基,是脱贫致富的主要依托,只有有了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因此,近年来,该村始终把特色产业助农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发挥资源、生态优势,依托土地流转,吸引业主进行产业开发,帮助村民实现产业脱贫,让村民搭上产业发展快车,尽快脱贫致富。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业主。因距离城区较远,产业基础薄弱,观音桥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问题突出。为改善村容村貌,观音桥村积极申报项目,不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地推进硬化公路、入户便道、房屋整治等项目。
据邓发介绍,观音桥村3000亩田土中,90%都流转给了业主用于发展柠檬、草莓、蓝莓等特色产业,村民们不仅有了土地流转金,还可在基地干活挣钱。
在昊农水果产业基地,记者看见10多名村民在基地里施肥、除草。在基地打工的村民梁利说:“原来种谷子,一年到头挣不到2000元,流转土地后到家门口的产业基地打工,每年收入达3万元,加上土地租金,全年收入翻了好几番。”
“我们发展四季水果,游客每个季节都可到这里来体验采摘乐趣。”昊农农业公司负责人陈兴华说,他们在三溪镇承包了18亩土地,种植草莓、葡萄、柠檬等水果。
“周末的时候生意最好,一天的收入就有6000多元。”陈兴华笑容满面地说,明年基地还将扩大种植规模,满足游客需求。
农旅结合 托起乡村发展梦
“第一产业只有与第三产业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的附加值,让村民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邓发斩钉截铁地说。
漫步在观音桥村朝门院子,一条条水泥路蜿蜒伸向院子深处,青石、木屋、灰瓦……浓郁的古老乡村气息扑面而来,这些“旧物”在时光的打磨中变得极具温润感。沿途绿树掩映,空气清新,房前屋后整洁卫生,老人们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前聆听村级广播……
占地45亩的朝门院子兴建于明朝崇祯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这个曾经遭到严重破坏的“烂朝门”渐渐“苏醒”,迎来发展的春天。
“与旅游业相结合是保护发展古村落的好出路,如何将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我们一直在探索和努力。”观音桥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兰说,在保护古村落过程中,要平衡乡村旅游开发与古村落的修缮保护,才能保持原汁原味的古村生活方式和古村传统文化。
在综合村民意见后,根据住建部传统院落保护的要求,结合示范区乡村旅游的需要,武胜县农投公司投资200余万元,对朝门院子进行保护性开发,围绕“民国风情文化院落”定位,按照传承文化塑景观的原则,根据“一村一品,建改保有机结合”的思路,对朝门院子深入挖掘和精心打造,增加乡味本色,融入乡愁,对该院落原有的房屋进行修旧如旧,增设了院落门头,各家各户都设置了前庭后院,打造的民国粮仓、民国民俗馆、民国风情大院等景点,既保留了院落原始风貌,又凸显了院落文化特色。
2016年元旦,朝门民国风情大院开门迎客,古色古香的农村房屋、充满乡愁记忆的村容风貌,备受游客青睐,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以上。李玉兰敏锐地发现商机,“我们以村集体名义成立朝门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开办了农家乐、‘民间五坊’等,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农旅结合的产业发展方式也解决了就业和收入难题,让观音桥村群众钱袋子鼓了起来。曾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和城里人一样挣工资,按时上下班。
73岁的村民毛西春就在“民间五坊”(酒坊、面坊、油坊、豆腐坊、刀坊)的豆腐坊里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就是通过吆喝吸引游客到豆腐坊里品尝石磨豆花。“我从来没想过这么大的年纪还能有份工作,每个月有一千多元收入。”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毛西春喜形于色。
朝门院子不仅发展观光旅游,还依托村里的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园区,打造集观光采摘体验、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高效精品农业,前来采摘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2016年,观音桥村荣获“四川十大幸福美丽新村”称号,并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观音桥村成功入选为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80万元。”邓发说。
依托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依靠乡村旅游助推农业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正踏上这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向着小康生活迈进,观音桥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新闻推荐
本报讯(武胜记者站夏俊林记者龙俊帆)11月13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广安市移交第十一批信访件,其中一件反映“广安市...
武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