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蚕桑产业逆势上扬
□武胜记者站 陈本刚
“经过3年的努力,全县新建优质蚕桑基地1.5万亩,农业产值达1.5亿元,综合产值达5亿元。”日前,在武胜县召开的全省蚕桑基地建设现场会上,该县相关负责人如是作经验交流发言。
近年来,该县深入贯彻中、省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依托蚕桑产业发展基础和群众基础,强力推进蚕桑产业恢复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科学规划布局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蚕桑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县蚕桑局负责人刘国彦介绍说,该县聘请专家教授,对当地自然资源、蚕桑产业市场前景进行反复论证后认为,武胜具备发展蚕桑产业的基础条件。而后,按照“前瞻性优、科学性强、覆盖面广”原则,该县高标准编制现代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在石盘、鼓匠、猛山、双星、乐善、龙庭6个最适宜发展现代蚕桑产业的乡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梯次推进蚕桑产业基地建设。
同时,为降低业主发展蚕桑产业的市场风险,该县按照“小业主、大园区”发展思路,引导土地经营权向核心农户或业主流转,鼓励10至30亩的适度规模经营。按照“村连线、乡连片”发展模式,在6个重点乡镇适宜区域连片推进、规模发展优质蚕桑基地,集中建设多个具有规模效应的蚕桑产业标准化示范园区。
截至目前,该县共建设蚕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规模2.5万亩;建设蚕桑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规模5000亩。
标准化生产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产品有了质量保证,才有市场。”为此,该县严把蚕桑产业发展技术关,与省农科院蚕研所和西南大学合作,制定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对蚕桑产业基地建设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在合理选址方面,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全程参与、实地指导,帮助经营业主科学选址;在建设基地方面,严格按标准进行开沟作厢、土地调形,确保产业基地“田成方、土成型、旱能灌、涝能排”。
有了标准化的蚕桑基地,种苗质量也不能马虎。该县锁定苗圃质量较好的江浙一带,引导经营业主及时订购经过检验检疫的种苗。同时,依托过去养蚕积累的技术经验,建立集中育苗基地,按照行业标准规范管理,保证桑苗质量。
种苗栽植过程中,该县按照相关规格拉线定距栽植,精细化管理桑园,全面抓好施肥、中耕、除草以及病虫害防治,保障桑园建设质量。严格按标准建设小蚕共育室、蚕棚、蚕台等养蚕设施,推广建设省力化蚕台、自动上簇技术,节约劳力,提升养蚕效率。
“龙头”带动
种桑养蚕助农增收
四川安泰茧丝绸公司是广安及全省丝绸龙头企业。在发展蚕桑产业过程中,武胜县与其签订建设现代蚕桑产业园区投资协议,放大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
协议规定,由该公司投资自建1万亩蚕桑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建设优质蚕桑基地2万亩,由公司分乡镇安排技术人员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指导;着力构建以“农户+”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机制,突出农民主体地位,鼓励一般农户发展10至30亩和以家庭农场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依托新型职业农民领办创办一定规模的蚕桑家庭农场,带动周边农户积极参与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将规模产业基地按照10至30亩一个单元的标准进行分解,返租倒包到农户。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蚕桑产业类家庭农场50余家,带动发展养蚕大户200余户,该公司已经成功“返租倒包”养蚕大户106户。
该县还鼓励本地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做精做优高品质丝绸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抓好蚕沙、桑枝综合开发利用,适度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桑枝菌、桑叶茶、果桑等附加产业,促进蚕桑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通过做强产品加工、保障产品销售,切实提高蚕桑综合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武胜记者站夏俊林记者龙俊帆)11月9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广安市移交第六批信访件,其中一件反映“武胜县龙...
武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