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供销

广安日报 2018-04-25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刘婧 陈玲

供销合作社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曾遍布广安城乡,辉煌一时,是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改革开放后,受市场经济冲击,于2000年前后破产解体,淡出人们视野。

《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以来,中省市相关文件相继出台,吹响了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号角。

紧跟步伐,賨州大地拉开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大幕,坚持为农、务农、姓农根本方向,抓改革、拓思路、谋发展,建立完善供销合作社行业指导体系,综合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去年,全市供销社经营服务总额141.8亿元,增速162.4%,荣获2017年度全省供销系统综合绩效考核一等奖。

完善体系  从“三会”制度破题

改革伊始,广安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全市供销系统基本处于无资产、无阵地、无企业的“三无”状态,仅保留了市、县两级供销社机关,一些经营服务职能趋于停滞。

如何破题?市供销合作社意识到:当务之急是以加快建立健全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行业指导体系为突破口,恢复完善供销合作社建社基石——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

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主任韦兴林介绍说,“三会”制度是供销合作社的基本制度,它不仅是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一项硬指标,更是完善行业体制机制、加强民主管理、扩大供销社社会影响的有效抓手。

去年3年,广安市供销合作社正式更名为广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在全省率先恢复完善“三会”制度。同年11月27日至28日,全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第一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联合社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意味着“三会”制度正式建立。

“完善制度,难点在基层。”韦兴林分析,基层供销社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由于历史原因,广安市基层供销社大多处于看摊守业的状态,为农服务能力不高,与供销社的合作制格格不入。为此,联合社广泛联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有关涉农单位,重塑基层社为农服务功能。去年,武胜万善供销社等3个基层社被列为全国基层社标杆社。

在中、省供销社的统一部署下,全市实现县以上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全覆盖,同时,“三会”制度在市、县和部分基层社网点“落地生根”,解决了成员社层级联系松散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大胆创新  “三联三进”扬风帆

春耕时节,广安区大安镇南桥村留守妇女邓本琼,不围着自家4亩地庄稼打转,却天天跑场镇卖衣服,但家里的农活竟一样也没落下。

邓本琼道出原委,她每年将土地全托管给广安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参股成立的广安市旭日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扣除托管服务费,每亩地还有400元纯收入,“‘种地\’卖衣两不误,一年纯收入有3万元,收入更有保障!”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在长江边骑行的感觉真棒!”

(上接01版)女子公路公开组冠军被来自昆明市春城中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曹喻夺得。“在长江边骑行的感觉真棒!”获得男子公路精英组第二名的选手、来自澳大利亚的克雷格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宜...

武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