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镇融入重庆产业兴

广安日报 2018-02-27 02:10 大字

□武胜记者站姚毅本报记者王林胡苗

2月25日,武胜县清平镇南溪村的村民正弓着腰栽种甘蔗。刚刚过去的收获季节,南溪村200万斤甘蔗,为村民带来纯收入200余万元。

位于嘉陵江畔的清平镇,几乎每个村在收获季节都会看到激动人心的大丰收场景,蔬菜、龙虾、莲藕、柑橘等七大产业,支撑清平镇在产业兴镇的道路上强势崛起,成为致富奔小康的先行者。

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清平镇,距离武胜县城约20公里,南临重庆市合川区,素有武胜“南大门”之称。蜿蜒曲折的嘉陵江,在清平镇境内拐了一个大弯,自古以来,清平镇便是武胜县嘉陵江水运重要的港口镇。

清平镇的村子多为临水而建,村里人傍水而居。嘉陵江边的大片滩涂,历经沉淀,土壤肥沃,被当地人视为“聚宝盆”,依靠这片水土清平人做起了“大文章”。

地处古码头的南溪村,最早在嘉陵江边找到了生财之道。100多年前,老一辈南溪村人在江边的沙地上种起了甘蔗。甘蔗适合栽种在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

南溪村的老人明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道理,将甘蔗种从川南地区引进,随后规模逐年扩大,从庭院模式发展到大规模种植,并在村里建起了4个制糖厂。

如今,虽然村里的制糖厂已经没有了,但南溪村种植甘蔗的传统始终没变,而且每年还有“新人”加入。2016年初,32岁的赵红琼原本在外务工,因要照顾家庭选择回到南溪村老家后,如何创收成为摆在赵红琼面前的现实问题。“周围的人都在种甘蔗,我们南溪甘蔗在川渝两地早有名气。”赵红琼利用江边的5亩撂荒地,开始种植红皮甘蔗。

春节前,川渝牌照的车辆在南溪村里穿梭,南溪甘蔗以每斤1元的价格批发,赵红琼家的5亩甘蔗为她带来纯收入5万余元。

近些年,南溪甘蔗名气渐渐打响,成为清平镇一张对外的“名片”。

到南溪村买甘蔗的客人络绎不绝,与南溪村相邻的大堡村,同样在进行一场“蜕变”。围绕8个山头打造的2000亩晚熟柑橘基地,幼苗已栽种完毕,预计3年后年产柑橘800万斤。

45岁的柑橘基地业主陈建辉,深知在大堡村种植晚熟柑橘的优势,“油沙地土壤较为肥沃,低矮丘陵光照充足,临江灌溉便利。”陈建辉介绍,根据中国柑橘研究所的调研报告显示,清平镇大堡村被视为“最适合种植晚熟柑橘的地方”。

产村相融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清平镇党委书记谭伟介绍,根据《武胜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清平镇的晚熟柑橘规模将达到1万亩,以该镇大堡村为中心,覆盖华家坪、棕湾、红东等6个省定贫困村。

“发展产业,最终要落实到村民致富上。”谭伟说,在柑橘基地建设中,村民将土地集中流转,每年可以得到一笔租金。附近400余名在家村民还可以在柑橘基地锄草、施肥、摘果,每天可收入50至80元。

产业兴镇、产村相融这条发展道路,清平镇已经坚持了10年时间,如今成效初显。大堡村的晚熟柑橘、南溪村的甘蔗、陈家寨村的龙虾、大水井村的蔬菜、红东村的莲藕等七大产业已为当地解决就业1000余人,人均增收2000余元。

除了发展种养业外,清平镇还计划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进军,镇内陈家寨、八趾山、天子墓等历史人文景观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以利泽电站库区为基础,将打造集草药种植、有氧(人文)休闲旅游、康养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经济带,计划到2020年,发展中草药1300亩,建成3平方公里的生态旅游圈,将清平镇打造成特色中药材小镇。

发展产业带来的不仅是增加就业和收入,享受到产业发展红利的,还有各村的基础设施。在大堡村,依托晚熟柑橘、无公害蔬菜基地,打通了入村的3.5公里道路。“要发展产业,必须要有一条进出便利的道路。”谭伟介绍,依托该镇的7大产业,每个村都打通了入村道路,且与国道、省道相连,村里路网四通八达,村民出行更加便捷。

产业发展,市场为先。地处川渝边界,清平镇将市场瞄准重庆。通过兰渝高速、212国道以及嘉陵江航道,将产品运送到重庆市场,主动融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做重庆的“菜园子”“果篮子”。产业兴镇,清平镇一直在路上。做大做强产业,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武胜的“南大门”正以繁荣的形象呈现在大家面前。

新闻推荐

不同的方式,相同的年味

游客在白坪—飞龙新农村拍照留影。新村灯笼红。趣味运动会闹新春。2月15日,在武胜县白坪乡望桥村,村民吃团圆饭后合影留念。热闹的沿口古镇码头。2团年坝坝宴。□武胜记者站夏俊林文/图贴春联、挂...

武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