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广安发展献良策”活动掀起献计热潮 400余条建议为广安发展加油助力
□本报记者 刘定春
“设立生态环境保护义务监督员,促进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共同守护广安碧水蓝天”“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建设一批便民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增强广安影响力”“规划建设‘城市文化长廊’,满足市民文化需要”……日前,“我为广安发展献良策”活动在广安大地持续升温,掀起献计热潮。
凝心聚力、汇聚众智。9月1日,市委启动了“我为广安发展献良策”活动,邀请每一位关心家乡发展的广安人,为推进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奉献智慧。活动开展以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广大干部群众踊跃参与。截至9月14日下午5时,征集到建议和计策450余条。
“身为广安人,理应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市民许红迪得知广安市开展了“我为广安发展献良策”活动,积极查阅资料、走访调研,围绕“广安如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从宣传口号、宣传短片、旅游画册、购物纸袋等方面提出了33条建议。
在成都从事社区文体活动项目运营的广安游子文娟得知活动的开展,也积极为家乡发展献良策。“我是通过广安日报微信公众号得知这个活动的,虽然我人在外地,但一直非常关心家乡的发展。”文娟说,成都在社区治理方面做得比较好,每个社区都专门拨付了社会保障资金用于开展文化活动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她建议,广安市政府能增添公共基础设施,组织开展一些社区文娱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广安与重庆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两地交流互动紧密,广安正努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应该依托紧邻重庆的优势,配套重庆,承接部分产业转移。”市民王贤怀认为,广安加强与重庆的合作,需要更为便捷的交通,他建议加快西渝高铁开工建设并争取渝广段先行开工,及时规划到重庆的城际铁路。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城市强。”市民陈丽建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吸引广大有为青年来广安创业,充分发挥优质企业、创业人才对产业经济及群众的吸附作用和带动作用,为广安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我为广安发展献良策”活动中,城市建设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这方面的意见建议既有针对未来发展的畅想,也有解决当下问题的对策。
“城市建设要亮山亮水亮文化,广安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家乡,城市文化底蕴深厚,但城市建设中文化元素却相对较少。”市民李远模建议,在广安城市中心地带、人员集中区或西溪河沿岸,规划建设集全民阅读、广安本土文化展示、文人墨客风采演(展)示、各类讲(论)坛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文化长廊”,满足市民文化需要,陶冶文化情操。
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市民谢曦建议打造城区西溪河魅力环线,建设骑游道、休闲漫步道,分设主题景点,同时开辟水上休闲娱乐游,丰富市民生活情趣,增添勃勃生机。
“私家车保有量猛增,主城区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道路通行秩序,也给城市带来了多种‘并发症’。”“对症下药”,市民许骏杰从规划建设停车位、停车位分时段管理、单位停车位共享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城市要发展,乡村要振兴。在“我为广安发展献良策”活动中,乡村振兴同样备受关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就必须强化城乡互动共生,实现要素转化、融合提升。”市民周峰建议,搭建广安市公共数据开发平台,推进广安市农村集体“三资”系统的全覆盖,推进建设广安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
“乡村振兴,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市民李文强建议发展带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如水果、花卉、中药材等,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需要文化振兴。”市民葛权建议挖掘乡村特色,传承、重视、发展民间文化,留住“乡愁”,让文化活动“热”起来,群众生活“嗨”起来。
从“进城入圈”到社区治理,从人才工作到文旅产业,从城市建设到乡村振兴……在“我为广安发展献良策”活动中,一个又一个真知灼见见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澎湃激情和无穷智慧,充分展示了他们关注广安、支持广安发展的热切心情和良好愿望,必将转化成推进广安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建言
王金根:为进一步赋能后疫情时代广安市的高质量发展,建议广安市着手打造发布《广安产业投资地图》,搭建海内外投资者和企业家“云上”考察广安新平台。该地图应同步发布Web端和手机端,涵盖园区功能平台、全景地块载体、高端商务楼宇、特色招商政策、明星落户企业、产业配套、产业发展规划等各项投资招商相关服务内容,打造24小时、360度全覆盖的投资“百宝箱”。投资者足不出户、线上尽览广安投资资源,为招商引资开辟新思路,为广安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天地。
何凡凡:为提高全市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打造健康广安名片,建议在全市实施慢性病防治规范管理。一是创建慢性病防治规范管理领导小组与指导办公室,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加强培训考核、经费统筹、档案管理等,确保责任落实。二是加强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及时发现慢性病患者,提高患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三是强化慢性病患者日常用药保障,实现患者用药计划与药库备药联动,提升基层慢性病用药精准保障能力。四是加强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普及相关知识,控制危险因素,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忠报广安区记者站张国盛)“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感谢街道和社区的大力帮助,解决了我们一家人的住房难题。”日前,杨素...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