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厂的7.62mm枪弹
56式7.62mm普通枪弹外观标本盒。
□段德强 文/图
在广安10家三线军工企业中,燎原厂是唯一一家生产机枪子弹的企业。广安市博物馆收藏了一件56式7.62mm普通枪弹外观标本盒,由国内老牌兵工厂——沈阳第321厂革委会和军代表室批准,于1973年制作完成,内部排列着53颗因不同原因导致子弹出现瑕疵和问题的实物标本。这件标本盒原是燎原厂生产枪弹的参照标本,2017年燎原厂将这件珍贵的三线实物捐赠给了广安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燎原厂的主要军品是56式7.62mm普通机枪弹(以下简称7.62枪弹)。该枪弹最初由重庆长江电工厂于1956年根据苏联7.62mm口径枪弹仿制而成。重庆长江电工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子弹生产厂,也是燎原厂的主包厂,燎原厂基建完成后便承接了该厂7.62枪弹的生产任务。7.62枪弹主要分为弹头、发射药、弹壳、底火4个部分,在全弹生产工艺流程上需要104道工序,其中弹头车间30道工序、弹壳车间27道工序、装配车间18道工序、铁盒制造29道工序,一颗颗看似简单光滑的子弹背后凝聚了一代军工人的“千锤百炼”。
迎难而上
全力确保试制通关
7.62枪弹试制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安装调试设备,检验工装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试探性的投料试车,边调边试边查;第二步,全线试制生产,确保全部工序可以通关,试制出第一批成品;第三步,进行靶场试验和战术性能指标对比,保证90%以上的良品率,达到国家新产品试制的质量标准。
由于受到边设计、边基建、边试制“三边”政策的影响,在试制期间出现了生产与基建不配套的问题,主要表现有:工装自给能力比较弱,关键环节的工装技术还不过关;电力紧张,重庆供电局下达的指标远远不够正常生产的需要;水源不足,原设计每昼夜供水60吨,不能保证生产和基建用水需要,职工生活用水就更加困难;有的生产设备选型不合理、不配套,不能适应弹壳生产的需要,导致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面对这些情况,燎原厂领导和职工只能迎难而上,创造条件,保证基建和生产任务圆满完成。首先,向上级如实汇报困难,得到上级支持,在安排下达年度生产任务时,统筹兼顾了基建和生产的协调准备;其次,在全厂开展产品质量整顿,清仓查库,完善规章制度,做到定机构、定人员、定责任。此外,加强党对工厂生产建设工作的领导,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为保证生产用水不中断,党委副书记李逢春同志独自在山上水源地蹲守几个深夜,使全厂职工看到了一个老党员关心工厂建设的主人翁精神,受到极大教育和鞭策,有力促进了试制生产。
两年攻坚
完成生产定型
1972年3月,经省军区、省国防工办小三线组、重庆兵办、南充军工组、791厂、661厂等单位组成的鉴定小组鉴定,省国防工办、总后渝办联合行文批复燎原厂:“同意你厂56式7.62mm普通弹基本定型,并逐步由小批量转入大批量生产。”这标志着燎原厂实现了转产定型的目标,转入了以生产为主、基建为辅的轨道上。
同年,重庆兵办下达了当年生产7.62mm枪弹300万发的生产任务,这是燎原厂第一次接受国家军品生产任务。在全厂职工的团结协作下,克服了种种技术困难,最终完成324万发,比计划超额8%。1973年,上级又下达了900万发枪弹的生产任务,这意味着燎原厂生产条件日趋成熟、生产能力不断扩大。正当全厂职工努力生产之际,1973年4月子弹突然出现“卡壳”“胀膛”的质量问题,生产一度中断。5、6月份,虽然采取多种措施查找原因,仍无结果。眼看上半年时间过去,任务还剩下70%未完成。在这个困难时刻,工厂技术骨干彭科群受党委委托,组建攻关小组,抽调各工序、各车间的技术力量,集中对工艺、工装、原材料进行逐一排查,从金相分析到硬度测试,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经过靶场多次配合,终于在8月份解决了“卡壳”“胀膛”的问题,恢复了生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厂党委发出了“大战三个月,提前完成国家计划”的号召,奋战到12月,车间职工“七进七出”(早上七点上班,晚上七点下班),厂领导和机关干部一同参加突击劳动;炊事员送饭到车间;医务人员服务到机台;托儿所也上班到深夜十二点,全厂出现了前所未有而又激动人心、热气腾腾的生产场面。辛勤汗水换来了劳动成果,1973年终于完满完成了国家计划。
经过两年的批量生产考验,燎原厂已完全具备大批量生产7.62枪弹的能力。在1974年1月,四川省国防工办以(74)成川工小字19号文件,正式批准燎原厂从“1974年1月1日起全部建成投入生产”。自此,燎原厂完成了由转产定型到生产定型的重要转变。
精益求精
“燎原”造成品质标志
为保证子弹的质量,燎原厂提出“军工产品质量不好,不但造成损失浪费,而且关系到指战员的生命安全,在平时影响战备和训练,在战时关系到战争的胜败,援外时则影响党和国家的声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子弹的质量问题。
结合这件标本盒,可以看出7.62mm枪弹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有钢芯直径过大、轻药量、深底火、早发火、铁匣进水、枪胆爆炸、底槽锈蚀、密封不良等方面。为了保证职工充分掌握子弹生产的技术环节和指标特性,燎原厂多次开展产品质量月活动,举办产品质量展览,列举历年来发生的重大质量问题和经验教训,并展示子弹质量问题的主要类型和原因。针对这些问题,专门设置技术攻关奖,鼓励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攻关,对实现明显突破的技术人员给予奖励。在一系列狠抓产品质量的措施下,充分调动了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使得7.62mm枪弹配套更加完善,生产更加精良,综合良品率达到96%。
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上级下达给燎原厂的生产计划也逐步攀升,从1975年到1979年,分别为1620、1635、2110、2475、2510万发,到1982年达到3350万发,其中出口外贸就多达2000万发。燎原厂生产的7.62mm枪弹也得到了军队的认可。据原党委书记王建勇介绍,在子弹底部刻有“LY”的英文字样,实际是“燎原”的拼音字母,出口时很多国家就认这两个字母的子弹。
新闻推荐
镇广高速王通段双幅贯通预计11月底具备通车条件8月31日,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实现双幅贯通。图为镇广高速王通段横跨毛浴...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