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家乡 永不褪色的红色旅游名片
牌坊社区。受访者供图
红色名片
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社区(原牌坊村)是一代伟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诞生地。位于广安城区以北,距市区7公里,紧邻邓小平故里纪念园区。近年来,牌坊社区依托邓小平故里纪念园区及独有的政治、区位优势,开发农村自然生态风光,发展农家旅游业,现营业农家乐39家,农家客栈97家,可同时接待6000余人食宿,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以上。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铠兵
“小平爷爷,我们来看看您,看看您生长的地方,”5月8日,五年级的小郑与同学们一起,在老师的组织下从广安市区来到邓小平故里研学参观。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15个春秋。百年沧桑,今非昔比。“作为土生土长的牌坊人,我亲眼见证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用不完的精神财富。”今年已经68岁的邓治君原为协兴镇牌坊新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向记者讲起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改革开放的缩影
“那时候啊,就算是养了一头肥猪,想要运出来都难。”邓治君回忆起改革开放前这个偏居川东一隅的小山村,老百姓穿的是破烂的老白布、老蓝布制成的衣服,住的基本上是阴暗潮湿的土墙房子,走的是稀泥烂路,生活条件十分落后。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从此,势不可挡的改革大潮在中华大地掀起,浪潮很快传到当时的牌坊村,一部分村民开始外出务工挣钱,有人开始修建楼房,也有一些村民就在村里面开起了小厂。昔日落寞的农业村,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活力。
而在邓治君看来,牌坊村真正的蝶变,正是从新世纪开始的。2001年8月,经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邓小平故居保护区。2002年,牌坊村开始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试点,1700余名村民开始建设农民新村——牌坊新村。“这次搬迁涉及到原牌坊村60%的村民,当时由党员干部带头,大家一起住进了漂亮的新房子。”邓治君回忆道。走进新村里,粉墙黛瓦的传统川东民居整齐排开,红花绿树点缀其间,民宿、农家乐掩映其中,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牌坊社区今天的美好生活。”牌坊社区党委书记李良国告诉记者,牌坊新村的建设经验,已经成为全市幸福美丽新村的样本。
景区提档升级
住进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新房子,如何让生活富裕起来?每一个牌坊人都在用自己的奋斗解答着这个问题。而依托邓小平故里的丰富文化资源和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机遇,发展红色旅游,似乎成为牌坊社区致富之路的不二选择。
2004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邓小平故里举行。据邓治君介绍,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万人到场参加纪念活动。而那时的牌坊新村,仅有1家民宿。
看准了背后巨大的发展潜力,村民苏小勇便是第一批“吃螃蟹”的创业者之一。2004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鼓励引导下,苏小勇先行先试,将自家房屋进行了简单装修,办起了牌坊新村的第一家农家乐。而如今,牌坊社区的农家乐达到39家,农家客栈 97 家 ,可 同 时 接 待6000余人食宿,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以上。
近年来,邓小平故里旅游景区更是不断提档升级,吸引力与日俱增,已经成为集教育、观光、会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与农业旅游基地。2008年,邓小平故里旅游景区免费对游客开放,牌坊新村旅游业迅猛发展,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000元。2013年,邓小平故里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而如今,牌坊社区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8000元。
在邓治君看来,邓小平的思想文化不仅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前来参观学习,发展成重要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激励着当地一代又一代的党员同志不断进取,时刻提醒着大家不忘初心。“虽然已经老了,我依然会尽我所能,为人民做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只是协调一下邻里纠纷,传达一下村民的呼声。”在社区的宣誓墙前,邓治君久久注视着庄严的入党誓词,眼神坚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文思童)“你好,请把门口的物品清理一下,不要随意摆放。”“你们在这里占道经营影响了市民正常通行,请移往规划...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