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不回的老摊铺(一)

广安日报 2021-04-11 00:39 大字

□夏孟珏

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人们吃穿不愁,还享受着精彩纷呈的文化娱乐生活。可即便如此,我仍对当年物资匮乏、精神封闭状态下的许多情景还历历在目。当年街头一些曾给人们带来方便和愉悦的小摊、小贩以及店铺虽已消逝,却让人回味无穷。而今,它们只能留在记忆深处,再也无法唤回。

凉水摊儿

穿斗木结构房屋的街巷,粉墙黛瓦,却已显沧桑。街边屋檐下,一张小桌上,整齐摆着几个或十几个玻璃杯,杯中装满橘红或橙黄色的水,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玻璃,盖住每个杯口。这便是当年的凉水摊儿。桌后小凳上坐着摊主,往往是中老年女人或老头儿。

这是三十多年前的情景了。如今,人们在街头口渴了,就近找家店铺买瓶矿泉水或饮料喝,这是常事。可那时没有这些,通兴花一分钱喝“凉水”。当时无论城镇还是乡场,街头巷尾到处都摆着凉水摊儿,乡间石板路边、大黄桷树下也常有这样的摊儿。有些摊儿桌上摆一两个古色古香的冬瓜瓷坛,也有的正中还摆一尊笑哈哈的白瓷弥勒佛,这大概是为了吸引顾客吧。递上一分钱,摊主一边揭开杯口的玻璃,一边问:“要不要薄荷?”若说“要”,摊主就拿出一个拇指大小装有薄荷油的玻璃小瓶,揭开盖儿,用瓶盖上固定的竹签在玻璃杯的水里划几下,水面上就泛起一层反射着七彩阳光的薄薄的油花。然后你端起来,慢慢喝,或一饮而尽。甜丝丝的味道,薄荷的清香,会令你非常舒服。喝完的空杯子,摊主拿起来在一个水盆里涮几下,又从桶里舀出“凉水”装满盖上。还用手指蘸些清水洒在盖杯子的玻璃上面,水珠亮晶晶,既好看又能通过蒸发降温。

凉水摊的“凉水”一般是凉开水,也有些是从优质水井打来的山泉水,并没烧开。大概那时的人抵抗力强,农村人家有开水瓶的极少,即使有,也很少烧开水去装,除非是来了很讲究的贵客,才会专门烧开水装上。口渴了,往往从水缸里舀起小半瓢生水,咕噜咕噜喝下,拿手背揩揩嘴,啥事没有。当然也许是那时生态环境好,处处水井水质优良,喝了生水,也不闹肚子。

橘红或橙黄色的“凉水”是放了食用染料染成的,晶莹诱人;虽然喝起来甜甜的,但那不是白糖,是糖精的甜味。当时人们根本不考虑那些染料和糖精对人体有无危害。物资匮乏年代,糖是稀罕物,人们极不容易尝到糖的甜味,所以这“凉水”对细娃娃还有相当的吸引力,只要有了一分钱,就去喝一杯。大人们则是的确口渴了,才去喝水解渴,装“凉水”的玻璃杯较大,一般喝一杯就够了,很少有人喝第二杯。

凉水摊儿往往都还要兼卖点水果、炒货之类的,秋冬季节有的还卖糖炒板栗。炒瓜子、炒胡豆都装在上大下小的方木盒里,垒着尖儿,两三分钱一盒,看起来很划算。可买过才知道,绝对没有便宜占——那木盒中间只有浅浅的凹印,下面是实心的,你得到的只是上面垒着的那点儿。“凉水”的成本很低,虽然一分钱一杯,但若生意好,加上卖些其他东西,一天也能挣个块把钱,那时就相当于一个人一天的工资了。因此,不少凉水摊的收入都能勉强维持一家两三口人的生活。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各种瓶装水陆续上市。刚开始有些人是为追求时髦而喝瓶装水,后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认为那凉水及杯子都不卫生,凉水摊儿就逐渐没有了生意,最后从街头消失了。

小人书摊儿

上世纪六十年代,广安老城还很小、很清静,街上来来往往都是熟面孔,可全城小人书摊儿却有七八个。当时街道没有人行道,在稍宽一点的街边阶沿上,一块门板,几根小凳,就是一个书摊儿。门板横着斜靠墙壁,上面横着钉有一排排小木条,一本本小人书就整齐地摆在上面。看书的人坐在小凳,多是小孩儿,也常有成年人。

书摊儿上一本本小人书的封面花花绿绿,让人眼花缭乱。书有厚有薄,以书的价格定租金。价格一两角的,看一本一分钱;三角以上较厚的书,就要两分钱才能看。那时,要得到一点零花钱多难啊,有时恳求妈妈,能得到一两分钱,就兴冲冲地跑到书摊,选最想看的书。面对感兴趣的新书,心里痒酥酥的,就像口渴难耐时,见到一汪清澈的甘泉;就如同饥肠辘辘时,得到了美味佳肴。那感觉,美妙无比。看了一两本,钱用完了,还舍不得离开书摊,就蹲在别的看书人旁边,歪着头去看“巴边”。遇到友好的,他将书凑过来点,让你也能好好看;遇到不友好的,歪过头瞪你一眼,转转身,将背对着你,你就只好知趣地离开。

我们那时把小人书叫做“娃娃儿书”。封面都是一幅彩色图,内页的图文都只是黑白的,每页一幅图,图下面是几行文字。它的图多是朴实的单线白描,看起来清爽、舒服。大多画得十分认真,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呼之欲出;场面展现细致入微,纤毫毕现。还有少数电影版的小人书,每页就是电影镜头截取的一个画面。看书时,面对一幅幅图,常常生出无尽的遐想,有时甚至觉得自己也融到那画面中去了。画下面那几行文字简单明了,情节发展交代得清清楚楚。很多小人书都是文学名著的连环画版,我最初接触“四大名著”,就是小人书。那图文并茂的故事内容,引人入胜,常常看完不忍释手,又回过头来,再一遍“翻娃娃儿”(只看图),细细品味。到小学四五年级,全城各书摊儿的小人书基本上都看遍了,我也慢慢进步到可以捧着大本大本的小说来读了。

也许,小人书摊儿是文化生活匮乏时期特有的产物。当年,社会上及各小学都少有图书馆或阅览室,自己买书读又缺钱,小人书摊正好可以部分满足青少年的读书需求。然而,“文革”风暴突起,小人书摊儿也难逃被扫荡的命运。“文革”结束后,政策宽松了,随着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形式爆炸式地涌现,人们的文化生活已非常丰富。原有优秀文学作品和影片统统解禁,各类新图书纷纷上市,新电影更让人目不暇接,特别是电视的出现,更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于是,小人书摊儿再难兴盛,就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如今,就连小人书也难以见到了,少年儿童面对的是大量精美的卡通漫画类读物。可我以为,这类读物远不如当年的小人书对少年儿童有益。虽然小人书版式比不上现在的动漫书活泼灵动,但它内容丰富,思想性强,能让人学到知识,了解历史,受到优秀文化思想的熏陶,这正是现在的许多动漫书难以企及的。特别是,小人书形式简单,图文并茂,绘图风格平和自然,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文明的润泽。而现在不少动漫书充满怪诞、恶搞的内容,明显表现出轻浮,甚至狂躁、暴力等不良倾向,这不能不让人为现在少年儿童的成长有些担忧。

在那少粮缺肉的年代,我们一代人身体的营养是有些亏欠,可在精神养料方面,小人书摊儿让我们有了初步的阅读机会,从小获得心灵滋养,是小人书陪伴我们度过愉快的童年。(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加强交流 深化合作 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讯(见习记者夏佩记者任雨薇)4月7日,中铁十五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黄昌富一行来广安市考察,并召开座谈会。市委常...

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