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生”傅高义去世 他与中国结缘的一生
傅高义生平
1930年,傅高义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95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在1963年至1964年成为哈佛的博士后,学习中文和历史。
傅高义曾出版有《邓小平时代》《日本的中产阶级》《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1949-1968年)》等著作。2013年3月23日,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傅高义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傅高义是数十年来研究当代中国和日本最具影响力的专家之一。他曾说:“我想更近距离地了解中国,也让更多外国人了解更加真实的中国。”
美国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20日去世,享年90岁。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1日表示,中方对傅高义教授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他的家人表示诚挚慰问。
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有关提问时说,傅高义教授是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促进中美沟通与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作出了不懈努力。“我们将铭记他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所作的贡献。”
他是“中国先生”
被视为美国少有的精通中日两国事务的学者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在讣告中写道,傅高义是“我们中心真正的拥护者,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一个非凡的朋友。我们将真诚地怀念他”。
傅高义1973年至1975年、1995年至1999年两度担任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他的密友、美日关系专家克里斯蒂娜·戴维斯说,傅高义接受手术后病情突然恶化,20日上午在马萨诸塞州一家医院去世。
傅高义1930年出生在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1958年在哈佛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后前往日本学习日语、了解日本社会。《日本经济新闻》说,1979年出版的《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一书,奠定傅高义作为知名日本学家地位。
在著名学者费正清鼓励下,傅高义1961年至1964年苦读中国历史,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上世纪80年代,傅高义在广东生活多年,撰有《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东: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1949-1968年)》。1987年,傅高义再次深入广东各地,进行为期7个月的实地考察和研究,1988年又到广东做了一个月的进一步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写出了《领先一步——改革开放的广东》。
2011年,他倾注心血创作的《邓小平时代》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立即引起关注,并被视为西方客观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重要著作。
傅高义在哈佛校园有“中国先生”称号,被视为美国少有的精通中日两国事务的学者。他最近一部著作是《中国与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2019年出版,试图在追溯历史中寻找中日复杂关系的根源。
他谈美中关系
表示敌视中国对美国无益,这种做法或将孤立美国
“中国发展这么快,我没有想到,恐怕没一个外国人能想得到。”2019年10月,傅高义接受记者专访时,连说了几个“没想到”。他回忆说,1973年首次访华时,中国还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自80年代以来,每年我至少去中国一次,发现中国人生活得越来越好了。”2018年10月,他体验了一下中国的高铁,说“非常好”。
虽是耄耋之年,傅高义仍在坚持对中国的学术研究,牵挂着美中关系的变化。
2019年7月,由傅高义参与执笔,美国百名专家学者及政商界人士在《华盛顿邮报》网络版发表一封致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及国会议员的联名公开信,题为“中国不是敌人”,表示敌视中国对美国无益,这种做法或将孤立美国。
“我们很多人依然认为,应当与中国和睦相处,并想方设法与中国合作,”傅高义告诉记者,“试图切断中美之间联系的一些想法不切实际。”
傅高义最近一次参加与中国有关的活动,是12月初以视频连线形式参加北京香山论坛专家研讨会。他呼吁美中两国了解彼此关切,寻找更好的方式合作。
重读经典
《邓小平时代》
“帮助读者理解中国改革时代的昨天和今天”
2000年,70岁的傅高义从哈佛大学退休,他打算写一本书,帮助美国人了解亚洲的重要发展。他的朋友、记者唐·奥博多弗在过去半个世纪里一直进行亚洲事务的报道,他建议傅高义:“你应该写邓小平。”思考几周后,傅高义采纳了这一建议。
此后,傅高义花了十年写出《邓小平时代》,82岁时在三联书店推出中文版。该书出版后,被称为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傅高义在序言中提到,理解今日中国的关键在于现代中国的转型,而处在所有变化中心的人物,便是邓小平。
时任三联书店总编辑的李昕说:“这部以邓小平时代为主题的书能够告诉读者,中国的发展道路从哪里来,向何处去,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中国改革时代的昨天和今天。”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写在日本经济腾飞前
1979年,傅高义在日本经济腾飞前便发表了惊世之作《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引发关注讨论。在此后近二十年间,他也未停下其对日本政治结构和经济体系的观察。
当日本经历了泡沫经济破灭和股市、房地产的暴跌,从此进入连续十几年的经济停滞和衰退期后,人们纷纷质疑道:日本还是第一吗?傅高义也以一部《日本还是第一吗》回应日本“哪里出了问题”,并结合美日中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思路。
多次入川
2014年他在川探讨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邓小平》
2014年8月29日,四川省科技馆5楼国际学术报告厅,撰写了专著《邓小平时代》的著名社会学家傅高义,作了《一个外国人眼中的邓小平》专题讲座。
“在四川谈邓小平,是一件可怕的事,因为这里是他的家乡,很多人都很了解他。”这位当时已84岁的清瘦老人,显得很谦虚,他说起了十几年来持续研究邓小平的缘由,“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有责任帮助美国人民了解中国。一二十年后中国的GDP可能超过美国,中美关系非常重要,中美应该互相了解。为了理解中国的现在,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了解邓小平是很重要的。”
“我采访了很多人。有人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会拉关系啊。”台下又一次响起一片笑声,美国学者也会用“拉关系”这样的词。傅高义解释,就是请来到哈佛的中国朋友,回去牵线联系被采访人。“感谢中国朋友。”
一件件述说着邓小平的生平,傅高义对邓小平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傅高义特别提到了他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对话,“李光耀说,我见了很多世界领导,我没有见过比邓小平更好的领导。他了解中国需要巨大的改变,他做到了,我很佩服他。”
傅高义最后说,在邓小平时代之前,中国并不是一个“世界国家”,而只是亚洲的中心,邓小平之后,中国才与更多国家交流,与世界组织交流,“中国才和世界接轨。”
两次广安之行
老友追忆:“傅高义曾脱口而出广安方言”
广安作为邓小平同志的故里,和傅高义也有一段缘分,他先后在2006年和2014年来到广安。对于傅高义去世,傅高义的广安老友们心情沉痛,纷纷追忆傅高义。
对于傅高义去世,傅高义的广安老友们心情沉痛,纷纷追忆傅高义。
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局长钱奇说,对于傅高义,他心里有个遗憾。《邓小平时代》出版后,傅高义给广安赠送了一套多语种版的《邓小平时代》,收藏在邓小平故里管理局。钱奇一直想等傅高义再次来中国的时候,当面感谢他。“没想到他今天不幸去世,我只能在广安遥祭先生。”
钱奇除了在广安参与接待傅高义外,还在北京见过两次面。傅高义对中国和邓小平的深入研究,让钱奇感到敬佩。更让钱奇惊奇的是,傅高义对广安也很了解,甚至知道广安的一些土话。钱奇说,有一次,钱奇和傅高义一起吃饭,吃到鸡蛋的时候,傅高义脱口而出,“这是啵儿蛋(广安土话鸡蛋)。”引起众人哈哈大笑。
时任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的童光辉参与接待了傅高义,童光辉回忆,“当时,我还陪傅高义一起吃了一顿广安豆腐宴,他很高兴,说很好吃。”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综合新华社 川观新闻 四川在线 图据上海译文出版社
新闻推荐
本报讯(颜玉朋广安区记者站张国盛)“各位同学,野外用火很容易引发火灾,请大家不要到林区生火烤烧烤或玩火,并告诉家人不要在林...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