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谢的“蜂”回路转
广安市前锋区龙滩镇欢喜坪村打造的蜜蜂养殖基地。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郝飞摄
新村“新”人
在广安市前锋区龙滩镇欢喜坪村,48岁的谢寿虎远近闻名。
一来他“总是很受伤”——返乡后的8年里,他养猪赔光家产,还摔断过腿,伤过手脚。“遍体鳞伤”的他却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折腾”出了翻身仗——“蜂”回路转,2018年,他不仅自家脱了贫,还成了村集体产业的技术总监,如今正带动更多乡亲致富奔康。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莉莎 何浩源
时运不济却不向命运低头
在欢喜坪村,记者见到了刚从半山腰蜂场赶回的老谢。他话语朴实、语速快,还思路清晰,没聊几句就问,“差不多了吧?”村干部笑称,他是心心念念赶着回蜂场,侍弄210多箱小家伙。
欢喜坪村一带,万木峥嵘、山道清幽,得天独厚的环境让这里有养蜂的传统。但在过去,由于都是缺乏技术的粗放型“散养”,村民只能把养蜂当作副业,挣不了大钱。
谢寿虎也是如此。2012年,返乡的他带着十几万元积蓄跟人合伙办起了养猪场。“那时候只顾着忙200多头猪的‘大事业’,散养的两三箱蜜蜂根本没咋管。”
由于各方面原因,老谢的养猪场不仅没赚到钱,还倒欠了十几万元外债。屋漏偏逢连夜雨,2013年初冬,他在砍柴路上摔断手脚。在家躺了一个多月后,身体恢复了却再也干不了重活。
“肯定不能只靠国家,要想办法赚钱维持生计。”伤后的老谢下定决心,他突然想到家里的几箱蜜蜂。“野生蜂蜜市场好、价格俏,如果学好技术,提高产量,说不定还是个好生意!”
说干就干!老谢向来自资阳的老朋友、养蜂户王万飞“拜师学艺”。朋友也不保守,怎么收补蜂群、怎么过箱、怎么饲喂……一点点把养蜂技术传授给他。
有毅力,能吃苦,谢寿虎一步步养了上百箱中蜂。2018年,他的养蜂收益超过6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蜂”回路转后再拓新路
就在个人“蜂”回路转之际,谢寿虎却选择了转型——去欢喜坪村的集体企业当技术总监。
老板做得好好的,为什么又回去当“打工人”?老谢说,自己累死累活,养蜂卖蜂蜜什么都要操心,虽然一年挣几万块钱,但也要自担风险;而在村集体企业,只需要一心搞好技术,市场销售有专人去跑。“我只需把蜜蜂养好,其他的什么都不愁。”
在村集体企业,不仅每月固定有3500元工资,还有激励绩效——每新增一匹蜂,村上奖励15元;每新增一斤蜂糖,奖励20元。“算下来,管理210多箱蜂,每月到手能有四五千元。”老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还有,我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这是谢寿虎从养猪经历中得到的教训。现在,他还发展起了多种副业,家里的地种上了刺竹笋和中药材重楼,还养羊。“欢喜坪山地生态旅游度假区人气越来越旺,以后我卖刺竹笋嘛,还能挣个两三万元。”
如今,欢喜坪村家家户户都有蜂箱。村集体企业的几名技术人员,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徒弟。
教会了徒弟,怕不怕饿死师父?“大家把事业搞大了,产业长长久久地发展了,我们才能真正脱贫奔康噻!”谢寿虎咧嘴笑了。
新闻推荐
广安市广安区各中小学校以少年宫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每周定期组织孩子们开展特色鲜明的艺术教育活动,在活动中...
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