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同堂乐融融 和睦家风代代传

广安日报 2020-07-10 03:17 大字

□广安区记者站 廖小兵 许婷 本报记者 刘定春

7月9日吃过晚饭,杨春林一家三代8口人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其乐融融。

杨春林今年74岁,家住广安区中桥街道解放社区中桥美好家园,是一名老党员。由于为人诚恳,从1989年开始,杨春林一直任中桥街道解放社区(原解放村)4组组长。

杨春林一家有10口人,老家拆迁后,大儿子杨天明和二儿子杨天广与杨春林虽然拥有各自的房子,但两个儿子成家立业20多年来,一大家子一直在一张饭桌上吃饭,从没为琐事吵过架。

“他们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非常孝顺。这家人是有名的勤劳淳朴、父慈子孝、待人和善的幸福好人家。”谈起杨春林一家,周围邻居都竖起拇指称赞。

奉献:

相互理解 三代人其乐融融

“爸、妈,你们有没有需要洗的衣服?”7月8日下午,杨春林的大儿媳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搜罗两位老人待洗的衣物。杨春林说,他的两个儿子常年在外省务工,两个儿媳在广安上班,下班之后就会帮着他们做家务。

“我们一家很和睦,儿孙都很孝顺,全家都很齐心。”提到家庭情况时,杨春林和老体李有兰笑呵呵地说,两个儿媳之间关系也很好,有事也一起商量。

“根据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我认为‘不摆老人架子’‘摆正长辈态度’‘不贪不占’是家庭和睦的关键因素。”杨春林说,以前他参与调节过的家庭纠纷中,有的是家庭经济矛盾,有的是长辈对晚辈不够包容理解,有的则是晚辈对长辈没有尽到赡养义务。

“所以我从中总结,作为老人不能摆架子,要多理解晚辈的难处,多付出、多包容。”杨春林就不喜欢摆老人架子,尽管他和李有兰每个月都有养老金,但勤劳的他每天依然在找事情做。

“我在周边种了一些蔬菜,一部分自家吃,一部分在家门口的临时菜市场售卖。”杨春林说,为给子女以后的生活增加一份保障,2013年,他还给两个儿媳都买了城乡养老保险。

“儿子在外打工很辛苦,儿媳在广安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也非常劳累,所以现在我每天就负责接送孙子孙女,儿媳没空的时候,我还给他们辅导作业。”杨春林说,理解是相互的,平时有空,儿媳也会帮他们种菜,到菜市场卖菜等。

传承:

兄弟团结 大家庭相处和睦

杨春林还有6个弟弟妹妹,都住在一个小区,一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决定,他们就会聚在杨春林家,一同商量。

“只要兄弟姊妹之间团结,就能一起战胜困难。”杨春林回忆说,几年前,他的七弟患病需要做手术,但钱不够。在他的召集下,整个大家庭共同商量后,决定其他六兄妹每户出1000元钱,侄子侄女辈每户出500元钱为患病的七弟治病。就这样,大家共同分担,凑到了钱,杨春林的七弟顺利完成了手术。

为了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杨春林一家人还在“家庭聚会”上做文章。

因为家族人多,往年春节时,杨春林和6个弟弟妹妹都是在大年初二、初三相互串门。3年前,根据家里面年轻一辈的建议,他们整个大家族50多口人,决定将每年大年初四作为家庭聚会日。

“聚会的资金按照‘两头不出,中间出’的原则,由有工作的年轻一辈给。”杨春林说,在初四当天上午,他们会先去其父亲的墓前拜祭,中午则约一个饭馆大家一起聚会。

“在吃饭前后这一时间段,老一辈可以拉家常,年轻一辈也有了难得的相聚相识的机会。”杨春林说,他们以此增进家庭之间的情谊。

杨春林7个兄弟姊妹之间和睦相处的好家风,也在孙子孙女一辈得到了传承。

杨天明的大儿子杨在洪和杨天广的大女儿杨丽从小一起长大,在家里,他们帮着老人做家务;在学习上,他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如今,杨在洪已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杨丽则明年从成都旅游学院毕业。

新闻推荐

多方关爱 他找回失去的“双手”

杨恩林讲述自己脱贫奔康的故事。□许婷苏明华张伟特约通讯员廖小兵文/图“我是月光村村民杨恩林,今天由我代表贫困户...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