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广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宁:建区域紧急医学救援网络

家庭生活报 2020-05-12 06:03 大字

四川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内陆大省,人口众多、地理环境复杂。从上世纪70年代距今50年,四川省发生6级以上的大地震多达11次。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又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省人大代表、广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宁带来一份提案,建议建立区域紧急医学救援网络,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

杨宁告诉记者,目前四川省灾难医学紧急救援工作还存在短板,主要表现在全省缺乏统一的灾难医学紧急救援组织常设机构;灾难医学紧急救援动员体系不完善;各市州还尚未完全建立相应的实质性专业灾难医疗应急队伍;缺乏灾难医学紧急救援物资与设备储备库。“特别是目前四川省市级救援力量薄弱,多数是以急诊科人员兼职,由于急诊科人员长期处于门诊,知识单一、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缺乏专业培训与演练、紧密的组织架构、科学规范救援流程、指南和预案。如果出现突发性、高烈度、大面积突发公共事件,其快速反应、规范救治、有序展开、协同作战的能力严重不足。”杨宁表示。

那么如何完善全省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呢?杨宁建议,以省级紧急医学救援中心为龙头,市级紧急医学救援大队为分支的全省紧急医学救援网络。

具体来说,在省级层面成立常设机构,负责全省紧急医学救援的制度建设、救援流程和指南,各种特殊损伤(感染)和不同情形的救援预案,建立不同专业的专家库指挥调度、培训演练、宣传教育、危重症伤员的会诊与转院救治,接受市级大队人员专业进修,开展紧急救援科研和开发相关救援设备。市级建立大队,靠挂在市级医院,设立1~2名专职人员,整合120、急诊科、重症医学、创伤外科、感染科、呼吸科等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救援队员;统一服装、标识,采取平战结合、军民两用,每年到省级基地进行为期2~4周的集训,开展1~2次演习,专业技能考核与专业知识考试每年一次,实行资格认证,给予适当救援特殊津贴。配备专业性救援装备,建立专门的应急物资储备库,配备专门的应急交通工具等。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牟津雨

新闻推荐

聚焦中心工作 讲好广安故事 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

本报讯(记者刘秦君)5月7日至8日,市委常委洪丽赴广安日报社、广安市广播电视台,就新闻宣传、媒体融合发展等工作进行调研。调...

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