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纸濡墨,一往情深四十载 广安区书法家刘延平印象

广安日报 2019-12-08 00:51 大字

1985年,刘延平荣获中国钢笔书法大赛青年组一等奖的作品。

钢笔书名人名言

行书斗方

钢笔书元曲《沉醉东风·重九》

草书单条

钢笔书于谦《石灰吟》

钢笔书林则徐对联

书明御史杨瞻诗

刘延平参加书法展留影。

□本报记者 尹姮

12月3日,记者在广安区文广旅局办公室见到刘延平时,他正在认真整理资料。“虽然我已退休,但闲不住,单位有需要,我还是会回来帮忙的。”说话间,刘延平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文件袋递给记者,里面整齐地放着他近些年的部分书法作品。

说起刘延平,他的身份可不少,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安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广安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在与书法相伴的40余年里,他潜心磨炼书法技艺,其硬笔、毛笔等书法作品先后获奖或参展,受到了大家的称赞,为传承中国书法和促进广安本地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刘延平与笔墨结缘,源于他的父亲。“我在农村长大,那时我父亲是村上的一名会计,也算半个文化人,平时喜欢舞文弄墨,我就在一旁看着,渐渐地对写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刘延平说,在上初中时,他就能写出一手工整的毛笔字,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作为同学们学习的范本。也正是如此,他每次作文都用毛笔书写,一直坚持到初中毕业,为他踏入书法之路奠定了基础。

1976年,19岁的刘延平应征入伍。在部队新兵集训时,细心的连队领导发现刘延平字写得不错,给了他学以致用的机会。于是,连队的黑板报、标语成了他的阵地。3个月的集训结束后,刘延平被选到团警卫排,后转到团部当文书,继续发挥他的特长。1982年初,他调进军政治部干部处负责干部档案管理和文秘工作,一干就是10年。工作之余,刘延平常常心随手摹,临写古代经典法帖,从毛笔过渡到硬笔,循序渐进,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提升。

对首次参赛并获奖的情景,刘延平印象极为深刻。“1985年,在战友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中国钢笔书法大赛,并获得青年组一等奖。”刘延平笑言,那时通讯并不发达,得奖的通知书是在第二年的3月份才寄到部队,那一天他高兴得彻夜未眠。之后,在部队的批准下,他赴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表彰大会,杨成武老将军亲自给他颁奖。这段经历,增强了刘延平研习书法的信心。

1992年7月,刘延平从部队转业到广安县文化部门,做起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这期间,他攻读了大量名人书法论著,研究了历代诸多著名书法家的笔墨技巧,对书法有了更多的心得和感悟。后来,在书法同仁胡放、周永生的推荐下,刘延平凭借其优秀的作品加入了市书法家协会。

看展、交流、学习、求教……在与众多书法爱好者的切磋中,刘延平在专攻行书的基础上,融入楷书、篆书笔意,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都说字如其人,欣赏刘延平的书法,平正而不死板,质朴而见其灵动。刘延平说,他除了定期参加协会举办的沙龙品鉴活动之外,还坚持年年下村镇、进社区、到矿山义务为村民、市民、矿工书写春联,在群众身边发现更多的灵感。“要想取得进步,自己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要出去多看多学习,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当然,刘延平在书法上也曾遇到过瓶颈期。“长达几个月,我感觉自己没有丝毫进步,不能直抒胸臆,那时气得想把笔丢掉。”刘延平说,后来他了解到书法的书写都会进入瓶颈期,这时千万不要放弃,一旦渡过瓶颈期将会进入新的境界。

今年7月,受广安市文联的邀请,刘延平接到了一项光荣而具有挑战的任务——为海军军舰“广安舰”书写《广安赋》。作为已退役27年的老兵,他怀着激动而感恩的心一遍遍地熟悉四川著名辞赋家何开四撰写的《广安赋》原文,一次次查阅历代名人有关赋的书法作品,从中借鉴其章法和书写形式,精心创作,圆满完成了任务。

“我写了大半辈子的字,对书法艺术一往情深。”刘延平说,写一手好字,也让他受益一生。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要继续传承,直到现在,他仍旧保持每天书写百余字,于静坐中铺纸濡墨,感受腕底无穷风情。

(本版书法作品由刘延平本人提供)

新闻推荐

旭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本报讯(记者周文平)近日,枣山园区枣山镇旭岩社区4组村民刘克金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儿子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