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大安镇发展柠檬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带动村民增收 产业兴旺村民笑

广安日报 2019-11-30 00:52 大字

近日,记者航拍的大安镇万亩柠檬产业基地一角。邓术芳 广安区记者站 张国盛 本报记者 张启富 摄

□广安区记者站 廖小兵 本报记者 卢琴

【现场直击】

村民变身“产业工人”

11月21日,记者沿着广安区大安镇夏家村、司马村、飞凤村的联网沥青公路驱车前行,只见漫山遍野都是柠檬树,部分柠檬树已长得枝繁叶茂,套着黑色果套的柠檬“藏身”于叶间。

“2017年,我们选择了30亩柠檬树试挂果,即将到达果实最佳成熟期。”大安镇镇长邓国先告诉记者,这批试挂果的柠檬将于下月初进行试摘。

2017年9月,广安区引进四川中兴绿丰发展有限公司,在大安镇小岩、夏家、司马、飞凤、向家、建国及葛麻7个村流转土地,建成万亩柠檬产业基地,打造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园。该区集中打捆交通、农业、水务等项目资金,完善柠檬基地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大基地大产业”格局。

穿行在柠檬基地里,记者看到不少村民正在为柠檬树修枝、锄草、垒盘、套袋。

“做修枝工作的人,每天的工资是80元。”陈梦琼笑呵呵地说,承担修枝工作的村民都要经过公司的培训,每次修枝的时候,都有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两年后,才可以独立工作。

“现在,在基地里务工的村民每天有300人左右,都是由村上统一组织的,做普通工作的村民每人每天的工资为40元;做修枝等技术类的工作,工资就高一些。村民流转土地的租金加务工收入,每年能达到上万元。”邓国先告诉记者。

在柠檬基地里,还套种了中药材川穹。“前两年,在柠檬基地里套种了西瓜,西瓜的藤蔓会蔓延生长,抢养分,不宜再种。所以今年改种了川穹。”邓国先介绍说,目前,除了土地套种中药外,村民还打算发展小规模的林下养殖,使土地效益最大化。

村民收入增加了,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在改变,一条条沥青公路四通八达,一幢幢农民新居干净整治,成为靓丽的乡村风景线。

“我们村以前是‘有名’的贫困村,现在,村里通起了沥青公路,农房进行了风貌整治,老百姓在家门口当起了‘产业工人’,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幸福。”飞凤村村民杜江说起现在的生活,满脸笑容。

【振兴之路】

连片发展产业 探索共赢模式

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振兴,按照全区的统一规划布局,2017年9月,广安区引进四川中兴绿丰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投资1.5亿元在大安镇小岩、夏家、司马、飞凤、向家、建国及葛麻7个村连片建成万亩柠檬产业基地。并在三年的柠檬树生长期引进业主,在柠檬产业基地套种露地西瓜。西瓜业主按每亩地120元的价格付给中兴绿丰公司作为土地租金,使双方的土地使用成本均得以降低,实现双赢。

为在土地流转中保障村民的利益,大安镇各村以村组的名义与业主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并由村组集体组织村民到基地务工,土地租金和村民的务工收入由村上统一收取,然后分发到各户。以村集体的名义与业主打交道,既保障了村民的利益,也为业主省了心。

除此之外,他们还与业主在协议中约定,每年除土地租金外,业主另提10%作为村集体收入。两年以来,7个村的村集体收入已达50万元,用于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让村容村貌得到了更好的改善。

如今,大安镇产业路四通八达,昔日贫穷落后的小镇变成了交通便捷、产业兴旺的重点镇,柠檬基地也成为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园。

【记者感言】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调动村民积极性

农民的主动参与是乡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决不是企业“唱独角戏”,也不是政府“包打天下”,而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农民参与度。大安镇以引进公司、业主,发展柠檬产业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参与并分享乡村产业振兴的收益,脱贫奔康之路越走越宽。

新闻推荐

紧盯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民生“关键小事”抓整改,积极回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拿出解决问题的硬招实招 彻底整改!小平故里路今起重新对社会车辆开放通行

□本报记者蒋师帅11月30日,施行封闭管理3年多的小平故里路重新对社会车辆开放通行。为了这一天,广安交投集团职工罗成和他...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