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仿战国铜辟邪鉴赏
国家一级文物宋仿战国铜辟邪。
□陈鹏屹 文/图
辟邪,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形似狮子的有翼神兽,常放置在墓室之中,用来防御人死后地中之凶煞厉鬼阻碍灵魂升仙,也有驱走邪恶、破除不祥的寓意。
这件神态威武、栩栩如生的青铜神兽为宋仿战国铜辟邪,长7.8厘米,宽5厘米,高8厘米,重850克,造型生动,铸工精细,为国家一级文物。铜辟邪呈匍匐欲跃状,怒目圆睁,昂首张口,头上一对长角紧贴于后脑,细阴刻线饰出须和四翼,颈部饰凹弦纹和圆圈纹,背部用宽弦纹饰出背脊,尾垂地,四爪足。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封建割据动乱后,宋朝再度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权,致力于恢复礼制,大力崇文抑武,尊崇儒学,教化百姓,从“礼不下庶人”到“礼及下人”,全社会出现了“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的景象,实现了推行礼制而教化于民的意图,尊礼崇古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宋徽宗大观初年(1107年),设置议礼局“诏求天下古器,更制尊、爵、鼎、彝之属”,宋朝官方开始大规模仿制青铜器,由上至下,社会上也兴起了仿古的浪潮,复古之风盛行。1982年11月在原广安县广福乡莲花桥渠道边一处宋代窖藏中发现的这件铜辟邪,就是当时复古流行风尚的最好见证。
与这件铜辟邪一同出土的,还有铜编钟、铜鼎、琮式铜瓶等80余件器物,大多为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制定出完备的礼制,规定了森严的等级差别,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器物,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从窖藏的数量、种类、规格来看,并非一般有钱人家所有的私物。这批青铜器物或是当时保存于宗庙祠堂的礼器,每逢特殊节日或家族重要礼仪活动,就被请至高台之上,用作祭祀祖先、缅怀先辈的神器,抑或是放于文庙内,用作祭孔的礼器。
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宋蒙战争爆发,四川雄踞长江上游,成为宋蒙战争的主战场。广安作为重要据点,凭借大小良城在抗击蒙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淳祐二年(1242年),蒙军袭川,广安军治所迁往大良城。眼看城池即将失守之际,守护这批青铜器的人们匆忙将其掩埋,逃离故土,希望战争结束后能重返家园。但连连战火、国破家亡,这些人或许在硝烟漫天的征途中不知去向,只留得这些曾被奉为珍宝的铜器让后人追思。
历史迷雾重重,只有铜辟邪上斑驳的痕迹清晰可见,铜辟邪口部微张似乎在诉说着那段充满传奇的故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小刚前锋记者站兰林前)为进一步消除物流寄递业安全隐患,有效封堵涉枪、涉爆、涉毒等物品在寄递物流领域的流通,防范...
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