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

广安日报 2019-10-14 00:31 大字

□陈永军 黄国武 王卉 广安区记者站 廖小兵 文/图

10月12日,广安区兴平镇九石村红瑞健康盲人按摩服务部,双目失明的周天莲正忙着为客人按摩。“区残联和镇政府支持我在家创业开了这个按摩店,如今我已能自食其力,减轻了家人负担。尽管挣钱不多,但我很开心。”周天莲说。

近年来,广安区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积极推进涉残民生工程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全力保障,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普惠阳光”温暖每一个残疾人。

发展增收产业 扶持残疾人致富奔康

10月11日,记者见到广安区消河乡石滚村3组的残疾村民陈君时,他正在上网通过QQ群与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养殖技术及遇到的问题。“我能够自食其力当上养殖户,年收入超过3万元,收获事业与爱情,多亏了区残联和乡党委政府的帮助。”

现年34岁的陈君患有一级残疾,在广安区残联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他克服身体不适,不等不靠,积极发展鸡鸭和母猪饲养业,成为当地有名的脱贫奔康先进典型。去年,陈君和父母搬进了政府出钱修建的易地扶贫搬迁点新居,利用这些年发展养殖业挣到的钱,给家里添置了新家具、家电。住进新家后,陈君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爱情也不期而至。

和陈君一样,广安区大安镇飞凤村残疾村民杜江也在区残联和大安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发展山羊养殖,走上致富路。“在区残联和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去年我获得了6万多元产业帮扶资金和小额信贷,我用这些资金改建了圈舍,扩大了养殖规模,年纯收入3万余元。”10月12日,杜江看着自家饲养的山羊争相吃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广安区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实施“精准帮扶”,帮助他们迈上致富路。为此,区残联工作人员深入残疾人家庭调查走访,鼓励他们克服因心理障碍和身体缺陷带来的难题,力所能及地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帮助残疾人制定接地气的产业项目,利用残疾人扶持政策,落实帮扶措施和资金,开展种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扶持残疾人脱贫致富。去年以来,该区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共扶持1000余名农村残疾人发展致富产业。

适配辅助器具 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10月12日下午,家住广安区北辰街道办事处湖滨路社区民乐街3号的肢体残疾人梅先斌午休后,在妻子的陪伴下坐着电动三轮车出门散心。“非常感谢残联的同志,让我圆了有电动轮椅的梦想。”梅先斌的话语中充满感激。

为梅先斌送电动轮椅还有一个暖心故事。现年56岁的梅先斌在20年前就因为前腿萎缩不能行走全靠妻子护理,20年来因为行动不便,基本没有上过街。梅先斌心里早就盼望有一个电动轮椅,一来可以减轻妻子负担,二来也好看一看外面的精彩世界。

2018年5月17日,第二十八次全国助残日前夕,广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大超和区残联主席张伟为梅先斌送去500元慰问金和一个轮椅,让梅先斌很感动。在慰问即将结束时,胡大超问梅先斌有什么愿望,梅先斌说自己20年没有上过街了,为减轻妻子负担他渴望有一个电动轮椅,胡大超当即表示将动员社会力量尽快满足他的心愿。

区残联将满足梅先斌心愿作为一件民生实事来抓,专门采购了一台电动轮椅送给了梅先斌,并手把手教会他使用。

梅先斌告诉记者,现在残疾人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共产党好,共产党的干部好!

对残疾人而言,辅助器具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器械,是帮助他们提升生活质量最直接的手段。近年来,广安区通过为残疾人贴心适配辅助器具,满足残疾人康复训练日常化、家庭化需要,最大限度地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去年,广安区投入资金34万元,开展“辅具入户、服务进门、暖心适配”活动,为681名贫困残疾人配发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改善残疾人出行条件和生活质量。今年,区残联通过积极申报,争取到东西部扶贫协作残疾人辅助器具采购项目资金20万元,根据各乡镇(街道)的残疾人辅具需求调查摸底和汇总情况,为409名贫困残疾人统一采购轮椅、拐杖、坐便器、助听器等辅助器具。为做好辅助器具发放工作,区残联和乡镇(街道)民政所职工深入一线,逐一调查摸底并建立台账,同时安排专人对残疾人使用辅助器具进行训练指导。

免费康复救助 点燃残疾人“重生”希望

10月12日上午,在广安区万盛街道办事处安龙社区残疾人黄朝芬家,记者看见万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签约医生正在为其进行免费健康检查。“我已经瘫痪好几年了,日常的治疗全靠家庭医生上门服务。要不是他们对我进行免费康复救助,我早就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黄朝芬说。

在广安区人民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10余名脑瘫儿童和20余名残疾人正在接受康复治疗。对广安城北的脑瘫儿童小刚来说,出生时因缺氧造成脑瘫是极大不幸,经过免费康复救助,已能慢慢行走的他又是幸运的。“以前,孩子不能行走,连吃饭和洗脸都要依靠父母,通过康复中心免费治疗,现在他不但可以独自行走,还具备了一定生活自理能力,我们感到很欣慰。”小刚的母亲谢女士感慨地说。

为了搭建残疾人康复平台,2016年,广安区投资460万元在广安区人民医院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实行“康医结合,以医养康”的运作模式,将残疾人康复中心与区人民医院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填补了全区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设施的空白,改善了全区残疾人康复医疗、功能训练条件。截至目前,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已为近100名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

为确保残疾人得到免费康复救助,区残联工作人员深入开展摸底调查,组织医务人员集中对脑瘫、听力残疾儿童现场会诊和筛选,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做到救助对象准确无误。同时,积极向残疾人及其亲人详细介绍助听、助行、助医等康复救助项目及内容,帮助完善申请救助的相关资料,积极组织残疾人到康复救助机构接受科学的康复治疗,为他们点燃“重生”的希望。去年以来,广安区投入资金144万元,为72名贫困家庭的脑瘫儿童提供了免费救助。

此外,2016年4月,广安区针对全区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比例高的实际,为解决重病、重残贫困家庭后顾之忧,在该区兴平镇探索开展重病、重残特困人口集中供养试点。由乡镇为实施主体,综合政府政策性补贴、社会爱心捐赠等,利用村级活动阵地或租用农村闲置房屋,对重病、重残贫困人口进行集中托养,解放重大疾病和重度残疾贫困家庭劳动力。

据了解,去年以来,该区投入1000余万元实施贫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程,同时,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工程,为9593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1100万元,为31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将5183名困难残疾人的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每月90元,今年还对80名重度残疾人和精神异常残疾人提供阳光家园服务,为50名精神异常残疾人提供服药资金5万元。

新闻推荐

提高提案质量 增强办理实效

提案是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履行职能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提案工作能否取得实效,首先取决于提案质量。近年来,广...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