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金:在乡村舞台演绎职业农民风采

广安日报 2019-08-31 00:59 大字

□广安区记者站 张国盛

8月27日下午,在广安区东岳乡丰都村,一片片成熟的水稻犹如金黄色的地毯铺满大地,成为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稻田边,满头大汗的张启金正指挥收割机将水稻输送到农用车里,再运回库房烘烤。“我种的3000亩水稻今天开始收割,13天时间可以收完,能产粮食1500吨。”张启金高兴地说道。

48岁的张启金是东岳乡丰都村村民,也是远近闻名的职业农民。说他名气大,因为他养过多年生猪,年均出栏量达1000头以上,加之他近年来大规模发展水稻和油菜种植,成为村民眼中的专业种养大户。

“随着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农村闲置的土地也逐渐增多,把这些土地流转过来种庄稼,既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又让群众多了一条增收途径。”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张启金这样想到。

说干就干。2017年初,张启金与丰都村村民商议,以每亩400元的租金流转土地500亩种植水稻,租期10年。在当年水稻获得丰收后,2018年,他将土地流转面积扩大到1800亩,2019年又扩大到了3000亩,范围涉及东岳乡丰都村、太平村,以及邻近的恒升镇响台村、龙桥村、山埝村、南坪村和谭龙村共7个村。

种植面积这么大,张启金深知标准化、规范化和机械化种植的重要性。近3年来,他利用生猪养殖赚到的钱,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在丰都村废弃的学校处建起一幢占地面积达10亩、可存放粮食1000余吨的库房,并购置大型旋耕机5台、烘干机4台以及育秧机、水稻收割机、大米加工机等多种专业设备。

阳春三月,张启金便开启了一年的忙碌。谷种买回来后,他就组织人员育秧,前后需要20多天时间,才能把3000多斤谷种育到地里。随后,他便马上不停蹄地请来机手,利用大型旋耕机翻耕3000亩稻田。等1个多月翻耕完后,就到了4月份移栽秧苗的时候。张启金每天请来200多名村民到地里栽秧,每天按100元工钱付给村民工资,需要近1个月时间才能把稻田栽完。紧接着,他又要安排人对禾苗进行植保,“每天有50多人在田里防病治虫,追施肥料,场面非常壮观。”张启金颇为自豪地介绍。

到8月下旬水稻成熟的季节,张启金在出动自己的1台收割机外,还要联系5台外来收割机和20多名村民收割水稻。“这段时间虽然特别累,但看到农作物有好收成,也非常开心。”张启金喜滋滋地说,“按每亩产稻谷1000斤,每斤销售价1.23元计算,3000亩稻谷可实现收入369万元,除去各项成本,纯收入90万元莫得问题。”

刚收割的水稻从地里运回仓库后,张启金便安排工人将水稻输送进烘烤机,经过8至10个小时的连续烘烤,稻谷就可以出库直接运到国家粮库销售。

张启金规模发展水稻种植为群众有效拓宽了增收渠道。据介绍,张启金每年支付给群众的土地流转金达120万元、务工费80余万元。“长期在基地务工的群众,每年务工收入有1万多元。”张启金说,群众在得到土地流转金的同时,还能在家门口务工创收,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从事农业生产,必须走循环农业和深加工的路子,并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将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张启金说,他正在筹建一处存栏量达300头肉牛的养殖场,“稻谷收割后,秸秆用来喂牛,牛粪用来肥田。”不仅如此,他还打算将稻谷加工成大米,经过包装,通过“互联网+”卖到全国各地。目前,张启金已申请成立了“广安粮油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注册了“万吉牌”商标,并购回了大米加工设备,“准备工作已就绪,今年就将加工一部分大米,试水网络销售。”张启金满怀信心地说道。

在张启金的脑海中,还有更大的梦想。他计划在3年内把土地流转面积增加到1万亩,并发展农家乐、垂钓、生态观光等产业,吸引游客到村里休闲旅游,带动村民挣“旅游钱”、发“旅游财”。

新闻推荐

前7月外贸出口5.89亿元 同比增长157.2%

本报讯今年以来,广安经开区不断增加外贸出口商品的种类、数量,提高外贸商品的质量,取得显著成效。1至7月,全区实现商品外贸出...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