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广安县立中学火灾始末
著名画家丰中铁所作的广安县立中学全景图,其中左边部分的校舍就是当年火灾发生的地方。(资料图片)
上世纪三十年代,广安县立中学部分学生在大门前留影。(资料图片)
□邱秋
广安县立中学创办于1912年,为历史上广安县境的第一所正规中学。创办之初,其校址在城北紫金山上的紫金书院,1913年2月迁至考棚;后得到时任川北宣慰使的张澜先生的资助,1914年由考棚迁往县城云顶山州坡州署衙门,以其后半部为校址;1952年底,广安县人民政府调整学校布局,方从云顶山迁至今天的渠江边上,并更名为“广安第一中学校”,俗称“广安一中”,2003年更名为“广安中学”。由此可见,广安县立中学在云顶山州坡办学时间长达38年之久。
1939年6月27日(农历五月十一日)夜,位于云顶山州坡的广安县立中学突发火灾,给学校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火灾因当时初中部东斋寝室个别学生就寝时抽烟乱扔烟头所致。
初中部宿舍那幢楼当时有寝室、自习室各14间,与一楼一底的两幢西式教学楼(人称“洋楼”)相隔不远。楼上东斋寝室的某位学生抽完烟即顺手将烟头扔于楼下,引燃房屋。顷刻之间,火趁风势,熊熊燃烧,整幢楼顿时陷入火海之中。
已故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雷震远当年正就读于该校初中部68班,他当时就住在东斋寝室,他后来为我们留下了一段珍贵的记录。
据雷震远回忆,当时住在东斋寝室的大多是13岁到16岁的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有近300人。熟睡的学生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惊醒,一时间,哭喊声、呼救声划破夜空,他们身着背心短裤纷纷跑出寝室涌向楼梯口,争相下楼逃生。仅有一米多宽的木楼梯,此刻哪能容下如此众多的慌乱学生通过,雷震远和另外一些学生便身裹棉被,从楼上纵身跳下,保住了性命。大量学生拥挤在楼梯口,为逃离火场而相互踩踏,以致不少人受伤,好在绝大多数同学最后都脱离了险境。约半个小时,木楼梯被烧断,大火封住楼门,学生龚榜和、龚尚志因逃生不及,死于大火之中。据同寝室的同学讲述,那两位龚姓学生年龄较小,熟睡未醒,同寝室的人见大火袭来,直拍打他们的脚,想唤醒他们,但他们却只起身伸了个懒腰,又倒头睡下,大火很快封门,二人最终被大火活活吞噬。
脱险的学生们,呆呆地站在空坝里,惊恐万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寝室和自习室在熊熊烈火中被烧毁。
雷震远的回忆,为我们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火灾的情况,今天读来依然惊心动魄。
大火迅速蔓延开来,殃及附近的其他建筑,那两幢西式教学楼很快也被大火引燃。初中部各班教室均系木质课桌凳,焚烧得很快,楼房的横梁、柱子、檩子、椽子也被燃烧,朱红油漆楼板被烧穿,楼梯被烧断。火过之处,剩下的全是断墙残壁。学校化学馆、物理室、生物馆也遭到烈焰袭击。一时间,火舌翻卷,热浪滚滚,浓烟弥漫云顶山,火光映红了县城大半边夜空。
尤为让人痛心的是,这场大火将学校图书馆烧毁。广安县立中学图书馆藏有各种古典书籍、近代书刊8000余册,还有若干年的报章杂志等。当时杨森率部驻扎广安,他规定凡中学生入学,除缴纳学费外,每人还需缴纳图书购置费和体育用品费各五角大洋,专款专用。因此,学校图书馆藏书甚多,在全川中学图书馆中排名第四。那些书刊,火灾前都井然有序地陈列在书架上,可惜烈焰一到,师生们多年积蓄而成的图书大多化为灰烬,即使有幸免者,亦残缺不全。
当时正在学校高中部第六班读书的陈运铭(广安教育名士,已故)等人,参与了大火的扑救工作。陈运铭也曾记录过当时图书馆被烧的情景,他写到:“我当时正好在学校,我与我的三哥、图书管理员陈运钧,图书馆助理管理员邓祖才(又名邓自力,系邓小平同志堂弟,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以及我们班其他同学,冒着烈焰炙烤,从火中抢出了几百册,几乎每本书都有被火烧过的痕迹。”这些从大火中抢救出来的残书,一直保存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又被造反派毁掉一些。笔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广安中学工作期间,还曾见过当年留下的少量过火图书。广安县立中学图书馆的那些图书很多是刻板印刷的线装古籍,大多为清代和民国初年出版的,不料却毁于一场大火,这不仅仅是学校的损失,也是广安文化教育界的一大损失,时人无不为之扼腕叹息。
火灾发生时,时任校长吴熙和主任苏尧阶都不在学校。在校的教职工和学生自发开展扑救。三四百名初高中学生被组织起来,拔除门窗,撤掉楼板,打掉墙壁,砍断横梁,借此来断火路、截火源、绝火根。至翌日凌晨六时左右,燃烧了5个多小时的大火,才基本上得到控制。
这场大火,将广安县立中学当时主要的教学用房及大部分学生宿舍焚毁。当时在现场救火的陈运铭也明确肯定:“全校校舍二分之一被毁。”
天明后,东斋初中宿舍燃烧已尽,忽见两处地方仍在冒着青烟,并发出刺鼻的异味。人们立即赶去用锄头刨开废墟,废墟中露出两具已烧焦的尸骨,方知有两名学生在火中身亡。学校立即清查初中各班学生名册,得知二人一个叫龚榜和、一个叫龚尚杰,系叔侄关系,赓即通知家长来校商量后事料理。火灾加丧事,昔日一片生机的校园此时笼罩在一派凄凉悲伤的气氛之中。
不幸之中的万幸,这场大火尚未波及高中部。
而造成这场火灾损失惨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校内没有充足的救火水源和消防设施。
广安县立中学当时已有师生千余名,而校园内尚未安装自来水,只有四五处泉水浅井供师生使用。据当年学生回忆,这些水源“仅够盆、钵、提壶轮班取用”,生活用水难以保障,“厨房和开水房等大量用水全靠雇佣临时工去山下厚街居民水井挑取,若逢天旱无雨,还得去东门口渠江中挑水解决”。那时的广安县立中学,可谓 “清水贵如油”呀。
因为无水可取,奋起救火的师生们只能“望火兴叹”,最终造成重大损失。
大火后的第二天中午,学校负责人召集全校师生开会,宣布初中部各班级学生暂时回家,何时返校听候通知,高中部各班学生一律留校协助清理校园。两个月后,初中部各班学生方才得到返校复课的通知。由于火灾后校舍紧张,教室只能因陋就简,一直坚持到1939年元月底本学期结束。
据陈运铭回忆,火灾后学校停课,时值高中毕业会考时间的前一个多月,学生成绩因此大受影响,高中部第六班全班23个人参加当年的全国大专院校招生考试,一个也未被录取,只有刘中明、滕文宣两人被录在先修班,即所谓的预备班。
广安县立中学火灾事件影响很大,时任校长、主任等主要负责人均被相关部门撤换,而之后的校舍恢复重建也几经波折。
火灾发生后,鉴于当时政府经费拮据,苦无资金重建,县人商议决定将食盐每斤附加一点税款,用作校舍重建资金,所收税款由参议会保管。其时,参议长是叶济,副参议长是蔡人熙,实际税款保管人是副参议长。
据资料记载,1939年秋,璧山人彭时雨于火灾后携教育厅拨给的修缮费八千余元,继任广安县立中学校长。广安百姓无不迫切盼望及时修葺校舍,重现旧观,但彭时雨却握款在手,既不兴土木,又密不告人,意图吞食,致使重建工程拖延无期。彭时雨的做法引起师生们的强烈不满,经查账,彭时雨的贪污属实,县人控告,彭时雨因此而下台。
1940年春,蔡人熙再任校长。农历八月初二日,日寇飞机十余架,狂炸广安县城,平民百姓死伤甚众。在这次轰炸中,广安县立中学虽幸免于难,然而师生员工却不能安心工作与学习。为避日机,学校由县城迁往城南30余里外的永兴乡,暂寄身于原南宋丞相安丙私宅——褒先寺和一座破旧碉楼。有关史料记载,由于师生转移,此时的广安县立中学“刍荛雉兔出入无禁,火灾后之校舍园圃,更残破不堪,败瓦断垣,入取皆是”,一片凄凉。
到了1944年秋,广安人唐建业任校长。据时任教务主任胡德润的生前回忆,由于广安县立中学火灾后,多年都没能重建,校园内废墟一片,满目苍夷,处处瓦砾。
按理说,校舍被毁已过数年,所累积的资金应该足够修建一两座楼房了,然而百姓只见收税,却不见重建校舍的动静。时任县长姓蔡,新从重庆中央政治学校毕业,初涉官场,胆小如鼠,对广安县立中学校舍的修建不闻不问。适逢上级专员孙则让来广安,众人认为应趁机把校舍情况告知专员,于是写好呈文,叫几个学生在街道上拦住孙则让,将呈文当面交给他,并请他来学校实地了解情况。第二天,孙专员还真来到学校,见校舍破破烂烂、不堪入目,随即召集有关人员在县政府开会。参会的有参议长叶济、学校的师生代表等,做会议记录的是学校初中部第28班高材生毛启瑞。会上,孙则让首先讲话,说重建校舍刻不容缓。接着讲话的是县参议长叶济,他解释了校舍迟迟未建的一些理由,不过表示愿意立即动工。
接下来,就是组建广安县立中学修建委员会,将附加盐税用作恢复校舍的修建费。与此同时,物色人员设计图纸。最初找的是谭继涛,谭是重庆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的,但他婉言谢绝了。学校的数学老师杨学仁闻之,毛遂自荐,获得同意。杨学仁很快就完成了图纸设计,修建工程随即动工。这是广安县立中学旧校舍焚毁后开建的第一幢新校舍,于1946年秋竣工。
1948年春,时任校长陈怀仁鉴于当时学校现状及远景,向县参议会建议,于校侧翠屏山麓建一可容600余学生之宿舍,其经费随粮附加,获同意。但是,据史料载,由于收发粮食之权多操于当时的大户及土豪劣绅之手,领谷购材,常常愆期,甚至不发,而发亦斗升不足,谷物品质下劣,难觅买主,此即无形折扣,致使修建工程不能按期完成。1949年冬,国民党政府土崩瓦解,而宿舍砌墙工程甫及楼栿,收管粮谷者乘机把持,粒粟不发,工程被迫中止。
而就在此时,一个新的时代来临——广安解放了,广安县立中学被焚多年的校舍彻底恢复重建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新闻推荐
上半年,全市新引进项目342个,协议投资711.19亿元,招商引资项目(包括续建)国内省外到位资金居全省第7位;市经济合作局将乘势而上,围绕“高质量” 打一场招
□本报记者卢琴今年以来,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市经济合作局全局上下忙得不可开交。“3月初,在深圳开展‘广安走进粤港澳’系...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