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贬亦褒王巡按

广安日报 2019-07-28 00:54 大字

□夏孟珏

从广安到肖溪的老路,会经白市,在离肖溪五六里的地方,途经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拱桥,系当代修建。这桥上游不远处,还有一座石梁桥,叫王家桥。对着桥不远的山坡上原有一座大坟墓,据说是王家祖坟,曾经立有石人石马,相当气派。

这一带的地名叫王坪村。在王坪村乃至整个肖溪、白市一带,广泛流传着几句民谣:“河似弯弓桥似箭,箭箭射到王巡按,子子孙孙淘煤炭。”这民谣背后,还有一个离奇故事,说王家人对帮助过他家的阴阳先生不厚道,被阴阳先生算计,在家门口修了一座桥,最终家道中落。从当地景物和这首民谣的意思可以看出,王巡按就是这里的人,而当地百姓痛恨王家人,对王巡按也没有半点好感。

王巡按何许人也?笔者查阅史料得知,这人叫王衮,字屏山,广安州人,明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的确做过老百姓称为“巡按”的官。

撇开当地百姓对王巡按的诅咒,历史上对他的评价究竟如何呢?

笔者进一步查阅史料,发现广安文庙的乡贤祠记录里,王衮竟名列其中。能入祀乡贤祠,说明王衮定是一个优秀人物,而且也应该是一个优秀官员。笔者在典籍史料中苦苦追寻,终于看到了一个惩治贪官污吏的好“巡按”、一位了不起的广安人。

王衮中进士之后,朝廷给他的第一个官职是“行人”,正七品。行人官阶虽低,但“非王命不差”,所以还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位。在这个位置上,王衮干了五年。

嘉靖七年(1528年),王衮接到新的任命,任都察院湖广道监察御史,人称“王巡按”。“巡按”不是正式官名,而是民间对监察御史的一种尊称。过去的小说、戏文中把这类官员常称作“八府巡按”,他们专门整治贪官污吏,俨然是公平正义的化身。监察御史虽然也是七品官,属于平调,但这个调动却意义非凡,因为监察御史属于言官,可以向皇上“风闻奏事”。在这个职位上,王衮干了六年,查处贪官污吏多人,颇得百姓赞誉。

正因为政声卓著,嘉靖十三年(1534年),王衮被越级提拔,任命为直隶广平府知府,官阶正四品。在广平知府任上,王衮也干了六年。查《广平府志》,没有见到对王知府政绩的记载,但是,可以肯定,他一定干得不错,因为嘉靖十九年(1540年),他又转任河南提刑按察司按察副使,也是正四品。虽是平调,但责任更加重大了。不难看出,朝廷要充分发挥他在监察方面的才干。

大概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前后,王衮被任命为都察院副都御史,官阶正三品。之后,王衮的经历无资料记载,在副都御史任上的时间也不可考。

王衮的官场经历显示,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朝廷的监察系统任职,这也是他政绩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尽职尽责,公正无私,敢于对当朝皇帝大胆建言,敢于对贪官污吏严厉惩治。这些事迹,多种史料上都有记载。

当时,有些官员凭借手中的权力,大肆贪污受贿,搜刮民脂民膏。这些贪腐行为,不仅为老百姓所痛恨,而且还极大地动摇了王朝统治的根基,朝廷也必定会严厉整肃。有史料记载,王衮“执法不阿……巡按湖广,贪墨者望风解绶”。其意是,那些贪官听见王衮要来巡察的风声,就解下佩戴的官印,闻风而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王衮任湖广道监察御史期间,奉旨出巡湖广一带,执法严格,刚正不阿,以至于贪官污吏听说王巡按来了,都吓得胆战心惊,但是贪官污吏诡计多端,必定会负隅顽抗。最开始,王巡按到来,贪官污吏们以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一个个送上厚礼,妄图买通巡按,消灾免难。但对于贿赂收买,王巡按丝毫不为所动。也有贪官有着丰富的反侦查经验,巧妙应对,拼死抵赖,但结果都被王巡按一一拿下。后来,那些贪官污吏知道了王巡按的厉害,明白贿赂收买和抵赖顽抗都丝毫不起作用,所以只能选择弃官逃跑。但王巡按是何等执著、何等尽职尽责呀,派出下属四处追逃,将那些贪官抓捕归案,依法治罪。

史料上的记载虽极为简练,但也足以说明巡按王衮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并且办案手段和技巧高超、精妙,树立了极高的反腐威望,使得贪官污吏闻风丧胆,乖乖伏法。

王巡按这样明显而高效的反腐成效,怎能不令人称颂、怎能不载诸史册呢?

针对国家的一些重大政事,王衮也敢于建言献策,并且都出于公心,切中时弊,完全不顾及是否合乎圣意。史料记载王衮陈述、建议的政事,重大的有“辩天地合祭”“条马政四事”“荒政十七事”等。

历朝历代,祭祀天地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但到了嘉靖八年(1529年),皇帝突发奇想,提出要天地分祭,于是招来满朝大臣议论纷纷,以致发展为明代历史上一次重大事件,对皇统问题的政治大争论——“议大礼”。作为监察御史的王衮,冒着被“廷杖”的危险,直接上书反对分开祭祀。王衮仗义执言的精神,令人敬佩。

“条马政四事”说的是监察御史王衮针对马政问题,向皇帝提了四方面的意见。马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马政是指当时关于马匹蓄养及征用等方面的国家政策,事关养马老百姓的利益,更事关国防建设。当时马政属中央机构——兵部太仆寺主管,其最高长官为太仆寺卿,从三品。虽然史料上没有记叙王衮上条陈的具体内容,但这件事也足以说明七品官王衮忠心为国,不顾人微言轻,也敢于发表利国利民的意见。

“荒政”是指国家救济灾荒的机制,不但关乎百姓死活,也关系江山社稷的安稳。针对这方面,王衮也向皇上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史料记载有十七条之多,虽无细节记叙,无案可稽,但也足以说明,作为负有建言责任的监察御史,针对这些至关重要的国家大事,王衮并没有尸位素餐,真正为皇帝当好了参谋。

至于史料与民间传说对王巡按截然不同的认知,笔者有两种揣测。

一是明朝对贪官惩办十分严酷,受到惩办的贪官及其家眷肯定视监察御史王衮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在“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中,可能有那么一家或几家被王衮惩办的贪官的后人迁居到了四川,碰巧来到了王衮的老家肖溪一带,于是就恶意编排了“箭箭射到王巡按”的咒语和那莫名其妙的传说。

第二种可能是,王衮在外为官,虽然他的人品很好,但是留在老家的某些家人却并不一定也是这样,或许是真的发生了背信弃义赶走对王家有功之人的事,也或许有王家人真做了有悖公序良俗的事,以至于乡邻对王家切齿愤恨,编出了这样的民谣和传说。

(作者写作本文时,参考了《广安州志》《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寻根问祖王巡按》等史料。本刊编发该文有删节,完整版请参阅市委巡察办编辑出版的《广安古代巡察官员故事集》。)

新闻推荐

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农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

本报讯(记者尹姮)7月25日,全市涉农保险保费补贴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会召开,学习贯彻全省政策性生猪保险保费补贴管理问题专...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