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邓小平

广安日报 2019-06-06 01:02 大字

□于俊道

家乡与身世(2)

到了邓小平的父亲时期,仍然开设一个小丝绸厂和制粉条场。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又名邓文明,由于出生在这样一个经济条件比较好而且又崇尚读书识字的家庭,所以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清末就学于成都政法学校,以后长期在外谋事。根据1969年海外出版的《共产党中国名人录》记载,邓文明曾是哥老会的成员,并且充任这个组织的“旗手”职务。

邓绍昌有四男三女,长子先圣(邓小平),学名邓希贤,乳名贤娃子。1927年,为了在武汉从事地下工作,才开始用“小平”这一化名。

邓小平的生母淡氏出生于四川广安县恒升乡小有名气的“淡家牌坊”,并称得上较为富有的家庭。她是长女,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教育,贤惠勤劳。由于邓小平父亲长期在外谋事,所以家里就由邓小平的祖母戴氏、母亲淡氏操持家业,抚育后人。邓小平的祖母戴氏、母亲淡氏严于家教,要求子孙学圣、修身、治家、清廉。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邓小平的祖母戴氏辞世后,母亲淡氏亦不久跟着撒手人寰。邓绍昌续娶了嘉陵江支流涪江船工的女儿夏伯根。与当时绝大部分的农村妇女一样,夏氏终身目不识丁,但她的心灵像嘉陵江水那样清澈洁净。也许,因为她的血管里流淌的是坚毅的嘉陵江船工的血液,所以她到邓家后便挑起了理家育子的重担,勤劳不辍。当时,邓小平正在外面从事革命工作,家里有邓小平的三个姊妹、一个亲戚和邓家的一个长工,全家的内政外交,全靠夏伯根独立操持。10多亩地的经营、几个女儿的上学、全家人的吃穿用以及应付国民党的各种苛税和差事,使她终日忙之不暇。夏伯根对人宽厚和善,周围的人都很尊敬她,亲热地称她为“夏伯娘”。

故园风雨

公元1904年8月22日,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牌坊村一个当地人称为“邓家老院子”的普通农家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悄然降生。这个婴儿除有着邓家人惯有的圆鼻头儿这点明显特征外,其宽额圆脸、稀淡眉毛、白皙皮肤、黑亮眼睛等实在与当时降生的成千上万个婴儿没有什么不同。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婴儿后来会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如此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俗话说:天下大乱而蜀先乱,天下大治而蜀后治。这是因为,蜀道艰难,四川盆地地形封闭,故而在参与全国经济的全面增长过程和社会发展运动中往往慢若干节拍,与此同时,四川人口众多,这片狭小的生存空间里容纳着占全国1/10的居民,稍有天灾人祸,脆弱的经济便会濒临危殆,酿成社会的震荡与紊乱。

正因为如此,当清朝统治黑暗无比、希望几绝之际,四川已处处显示出“天黑云低燕飞急,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兆头了。

广安,地处四川省东北部。从广安城区到牌坊村,有10公里的路程。邓家老院子跟村里其他农舍相仿,是当时川东北农村中常见的木结构的三合院,青瓦土墙泥地。院子里是一块晾晒谷物用的约莫200平方米的平坝,屋后是大片苍翠浓密的竹林。夏风吹过,飒飒声中带有阵阵凉意,同时也给人一种古朴之感。堂屋门前,悬挂着一个横匾:“邓小平同志旧居。”如果没有这个横匾,初次来到这里的人们决不会想到邓小平竟诞生在这样一座普通的农舍院落里。

据说,由于邓小平的祖先是前清翰林,当地人为褒其学绩功名,曾在村头立牌坊为记,牌坊村由此而得名。60年代初期,一位副县长到牌坊村视察工作,他说:“牌坊村出了伟人,在中央工作,我看牌坊村应改叫伟人村。”就这样,牌坊村便改称为“伟人村”。到了“文化大革命”时,全国山河一片红,许多地方纷纷更改厂名、街名、店名。北京的造反派来到广安,又“义愤填膺”地勒令将“伟人村”改为“反修村”,以示革命。

沧海桑田,峰回路转。

如今,邓小平故居一仍其旧,四周的竹子郁郁葱葱,使人赏心悦目。50年代初期,邓小平担任西南地区党的最高领导职务,他的继母便搬到重庆和他们同住。邓家的房子就给了政府。70年代末期邓小平复出后,四川省政府和广安县政府曾有意在此筹建纪念馆。但邓小平坚决不同意,他说:“照现在样子原封不动,让乡亲们继续住在那里。”

邓小平自1920年离开家乡之后,一直没有回去过。

1975年,邓小平来到四川省会成都,曾向广安的代表发出邀请,请他们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来会见他。

原广安县的县长追忆说:“邓小平同志当时说,如果广安的农业能够达到亩产千斤粮时,他是要回去看看的。”

事实上,广安的生产在1983年就已达到上述水平,并立即向四川省政府上报,可是邓小平仍认为还没有必要回家乡一次,直至1986年春节期间,邓小平因视察工作来到成都时,才和他夫人向家乡发了一封贺年电报。

邓小平在家乡的至亲,1990年前只剩下他的舅父淡以兴和舅母淡杨氏了。据说,1982年,邓小平夫人卓琳代表丈夫亲笔修书给二位老人,一者问安,二者嘱其不可给当地政府添麻烦。出于这种缘故,二位老人依靠邓小平每月寄回的几十元钱和淡老先生微薄的薪俸,过着简朴的生活。

近年来,许多游人到牌坊村参观,著名老作家马识途先生在旧居门前秉笔直书一副楹联。

上联——“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

下联——“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山秀水,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1994年新春佳节之际,位于广安市协兴镇牌坊村的邓小平旧居喜添一副长达500字的新联。对联红底白字,耀眼夺目,气势恢宏。

上联:小事宏观,大事微观,成事纵横观,败事主客观,牢树英雄宇宙观。卓与壮哉!深谋善断,手理万机,争朝夕,筹议唯勤。忆往昔峥嵘岁月,旅法留苏,备尝艰险话长征,桂岭打狼,中原逐鹿,淮海缚龙,巴川捉鳖。为解放鸿基,屡建殊勋,抗群魔,扫重灾,竟落得抄家削籍,愁抱初衷勿悔;耿耿兮,积愤萦怀,笃信马列志弥坚。十年浩劫,几度沉浮,不减英雄本色。九州思治,回挽狂澜,净扫红羊甘受命。昭雪顺民情,错冤假案全甄,洗余污,消余悸,废墟拨乱,弘扬务实精神。无那鼙鼓乍喧,仰赖才通韬略,赫赫军威震障陲,还我金瓯。推贤荐智,古崇舜让尧禅;夺位抢班,还斥江欺林篡。高风亮节,彪炳千秋,举世尊称当代伟人。堂堂仪貌,秩秩德音,岱岳登峰天下小。

下联:平时剑气,战时勇气,穷时傲骨气,达时迈豪气,素标俊彦凌霄气。多且好也!灼见真知,身兼数任,辨是非,指挥若定。看今朝锦绣河山,翔鸾集风,犹记忧欢国永固,农渔包产,厂矿扩权,税盈同课,党政分工。对共和大业,常抒构想,统一国,存两制,已会签复港收澳,喜传夙愿将酬;拳拳者,至诚置腹,早合台澎心更切。廿纪嘉猷,双番增值,倍钦俊彦襟灵。亿户脱贫,振兴华夏,紧催赤骥欲腾骧。律科孚众望,残陋陈规尽破,开自锢,启自封,肃弊纠偏,控占攻尖领域。漫谓特区刚辟,敬蒙斗盖研桑,频频捷报拓琼岛,琢斯玉璞。革故鼎新,外引欧资美技;择优蕴粹,内联私贾公商。裕庶强邦,晖荣百族,环球盛赞亚洲奇迹。奕奕神功,皇皇正道,乾坤转斗泰阶平。

这副新联是四川省楹联学会会员刘利创作的,用四块云南红松木精雕细刻而成。新春之际,各地群众排队在此留影,有的细心抄录这副新楹联,更多的则是见物思情,赞颂邓小平的丰功伟绩。

邓小平,不愧为广安人民的骄傲!

如今,当人们来到邓小平故居参观时,见物思人,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伟大生于平凡。”人们将永远记住他给人民的实惠!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广安红马亮相国际田联路跑会议

新华网体育兰州5月31日电(黄晓芸)以体育为媒,四川广安有了参与国际交流的新通道。5月31日至6月3日,国际田联路跑会议在兰州举...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