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跑出一个韵动的中国
2016广安红马现场。新华社记者薛玉斌摄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马拉松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文化联合体,演绎着韵动的舞步。
10月14日早上7时30分,发令枪在四川广安邓小平故里景区游客中心响起,近万名跑友涌入广安红马赛道。从空中俯瞰,人群犹如一条红色丝带,他们在用奔跑的姿势向改革开放40年致敬。
40年来,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突破,特别是以马拉松为代表的全民健身领域,短短几年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看历史:中国马拉松的动力源泉是改革开放
从1978到2018,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
这种改变首先体现在经济领域。1978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近40年的经济增长称得上是一大奇迹。
有数据显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越5000美元这条线的时候,会进入以马拉松为代表的体育消费周期,这在欧美称为“马拉松赛事现象”。
在中国人均GDP超越5000美元的2011年,中国马拉松的发展势头开始显现,全年共举办马拉松赛事22场;到2017年,全国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800人以上规模)达1100场,是2011年的50倍。
如果说经济的发展让马拉松水涨船高,那么中国在体育领域的改革则解开了这艘大船的绳索。自2015年1月中国田协宣布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后,中国马拉松开始进入市场化运营,大跨步前进。
除了一线城市外,许多二三线城市也办起了马拉松赛。这对于有40多年跑步经历的广安跑友海军来说是个好消息:“我不喜欢去外地跑马拉松,以前看着电视上的人参加马拉松比赛,觉得很羡慕。2016年,首届广安红色马拉松赛举办,我终于等来了家门口的马拉松赛事。”
看当下:中国马拉松的突出特征是“韵动”
如今的中国,更自信、更从容了。改革开放40年来所积累的巨大物质财富,赋予中国这个东方巨人以更为强烈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各类赛事近年来发展颇为迅猛。将赛事办出特色、办成精品,是赛事组织者的普遍追求。越来越多的马拉松办赛者不单纯以办赛为目的,而是将地方特色、人文风情、文化基因注入赛事,赋予赛事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新华网与中国田径协会携手创作的国家级赛事IP“韵动中国”正是着眼于挖掘区域独特的文化底蕴,用赛事为城市铸魂,将举办地的文化传承与赛事举办深度结合,讲述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
在四川,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广安红色马拉松影响力逐年攀升;在福建,以传播客家文化为宗旨的龙岩冠豸山国际半程马拉松落地生根;在黑龙江,以丰收为主题的依兰丰收半程马拉松描绘出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马拉松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文化联合体,演绎着韵动的舞步。
看未来:改革开放继续助力体育造福中国
改革开放40年来,体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在名古屋通过会议决定恢复中国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1984年,在第23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实现了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突破,获得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1999年,中国女足打进世界杯决赛……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在那个时期赋予中国体育甚至是整个中国以信心。
几十年来,中国人以体育为媒,向世界证明着自己的实力。“更高、更快、更强”,这不仅是运动健儿的口号,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
2001年7月13日,当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说出“北京”这个名字的时候,中国的体育已经进入另一个纪元。
如今,中国已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体育大国,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体育运动让中国人有了更多元的生活方式,更积极的生活态度,更开放的生活姿态。
将改革进行到底,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决心。改革开放40年是一个历史节点,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可以预见,中国的改革开放永无止境,以马拉松为代表的体育运动,也将进一步融入中国人的生活,让“韵动”成为中国人的福祉。(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洪泰基金联合创始人,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担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