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雨露润民心
文艺节目《桂花香》。
村民参加“农民夜校”。
文艺节目《宕渠双竹连响》启动“农民读书月”活动。
代市牌坊。
□前锋记者站 陈定军 袁秀娟 兰林前 刘华
核心提示:
建区五年来,前锋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文化塑区”理念,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广电融合发展,不断壮大文化产业规模,积极引导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全区文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同时,前锋区始终把文化惠民工程作为全区脱贫摘帽工作的重要抓手,充分整合中、省、市、区各类文化产业项目资金,在做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送演出、送图书、送电影及“四建五讲六评”等方式,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和“精准脱贫—文明同行”活动,全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充分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A 强基础文化阵地日趋完善
8月21日晚7时30分,龙塘街道办事处黄锋村6组村民郑国昌在吃过晚饭后来到村文化活动室,他找出近两天的报纸杂志,开始仔细阅读。
“最近农忙,我已经有一两个星期没来了,现在有时间了,我就过来看看这几天的报纸。”郑国昌一边阅报,一边对记者说。
郑国昌是村文化活动室的“常客”,平时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来活动室看书看报。
和郑国昌一样,村民罗仕华也经常到村文化活动室来“活动”。“我很喜欢在这里下象棋,这里有风扇,棋盘也比自家的好。”罗仕华说。
除了在村文化活动室,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上,又是另外一副热闹场景:欢腾的广场舞、激烈的乒乓球赛……“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搞得好,让我们闲时有了好去处。”黄锋村村民无不感慨。
黄锋村文化活动室和村文化广场的设立,只是前锋区文化惠民扶贫项目中抓“硬件”建设的一个点。根据省文化厅制发的村级文化活动室阵地建设标准,该区通过新建、调剂、整合等方式,
新改建75个贫困村文化室和广播室、活动室,并配备了电脑、电视、图书、乐器等设施设备。同时,在室外建有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场地,统一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46套,方便村民休闲娱乐。
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有了,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也不能少。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前锋区深入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电影月月看”工程。截至目前,已建成区级应急广播平台1个,按“五个一”标准对10个乡镇广播室进行提档升级,并在各乡镇建设了场镇应急广播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广播村村响”村通率100%,覆盖近50万人;“电视户户通”通有线电视已达26680户,安装直播卫星7484户、地面数字卫星400余户。
同时,该区把文化院坝建设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精心打造了46个各具特色的文化院坝。文化院坝已成为开展群众教育、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B 惠城乡全民乐享文化大餐
“走哦,看电影了哦!”8月21日傍晚,在代市镇袁溪村村委会院坝上,工作人员在院坝空地一侧拉起宽大的银幕,迅速吸引了该村男女老少,大家围在银幕前,耐心等待观看影片。“今晚播放《红海行动》,大家找位置坐好哦!高的坐后面,矮的坐前面哦!”袁溪村村主任苏怀明早早地来到现场,忙着招呼村民有秩序地观看电影。
影片结束后,大家并不忙着离去,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现在国家富强了,国家军事实力也增强了。”“生活在和平的国家真幸福。”“现在不用跑到城里的电影院看电影了,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这么好看的电影……”
“在电影开映前,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10多分钟的种植养殖业知识科教片,让大家学习农业技术。”前锋区文广新旅局干部金鑫说,为更好地满足群众要求,他们推出了“菜单服务”模式,根据农民群众的需求来组织片源。每个村均有电影放映信息员,并且每月都会开展1次村民电影预订咨询调查,综合不同年龄、不同层面的村民“点单”,电影放映队统一安排片源,组织放映。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908场,观影人数达10万人次。
公益电影给城乡居民带来了“视听盛宴”,而“欢乐农家大赛”则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跃、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6月21日,观塘镇九桥村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前锋区2018年第二季度“欢乐农家大赛”在这里举行。大赛在歌舞、说唱小品、二人转等节目表演过程中,穿插进行了趣味游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农业技术知识抢答等活动,并为“十星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颁奖。
“‘欢乐农家大赛\’并非只是唱唱歌、跳跳舞,而是通过活动让群众提高思想认识、转变传统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给群众带来欢乐。”前锋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该区将“欢乐农家大赛”送到地处偏远的乡村,目的是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进一步活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近年来,该区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收到良好效果。组织开展了“前锋这三年”大型文艺展演活动;成功举办四川省“书香天府·2016年农民读书月”活动;每年举办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欢乐农家大赛”等系列文化惠民演出50余场;开展图书进社区、图书“赶场”、图书进校园、“农民夜校”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充实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全区结合文明村和“四好村”建设,通过建立共享文化小康等“四建”机制,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五讲”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等“六评”行动,大力开展“精准脱贫—文明同行”活动,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促进、双丰收。
C 创精品绘就多彩文化画卷
2017年1月,前锋区《“前锋这三年”文艺丛书》(文学集一册、摄影集一册、书画集一册)出版。该丛书不仅反映了前锋建区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城乡巨变,热情讴歌了第一代创业者,更是对全区文艺创作水平的一次大检阅和大展示。
2017年4月,四川车灯《野春芽》亮相四川省“脱贫攻坚·文化暖冬”暨“群星奖”优秀作品惠民巡演活动,受到一致好评。
…………
“每一次交流展示,都代表着前锋区的文化发展水平。”前锋区文联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该区文艺工作者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化,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全区文化内涵、火热生活、群众心声和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文艺新作,创作并展演了一批顺应时代、丰富多彩、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2013年,在广安市文艺调演活动中,前锋区编排的男子群舞《大良魂》首演成功,并荣获表演一等奖和创作一等奖。2014年,前锋区精心编排的舞蹈《宕渠双竹连响》代表广安参加了中法建交50周年文化交流文艺演出活动;曲艺类连响节目《前锋明天更美好》在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中荣获曲艺类二等奖;前锋区荣获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连响之乡”美誉。2015年,前锋区创编的舞蹈《宕渠双竹连响——扭连扭》在四川省首届群众广场舞大赛总决赛中荣获二等奖,舞蹈《桂花香》获得优秀奖。2016年,《宕渠双竹连响》在四川省第二届百姓广场舞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在广安市第一届“音舞剧”双年会中,前锋区男子群舞《山脊》、女子群舞《走雨》、四川车灯《野春芽》荣获金奖,歌伴舞《依靠》、小品《群众利益无小事》荣获铜奖;在广安市第四届中华经典诵读会中,前锋区节目《信念》获特等奖,并入选四川省中华经典诵读会。2017年,节目《走雨》在四川舞蹈新作大赛决赛中获优秀作曲奖;4月,诗词作品集《前锋前锋》出版。
…………
一件件作品,展现出的是前锋区成立以来“文化塑区”的重要理念。“除了认真组织参加省市音乐舞蹈大赛,歌曲、文学创作评选等重大赛事活动外,前锋区还精心组织各类艺术赛事和艺术展演活动。”前锋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艺作品是其灵魂的外在体现。近年来,前锋区成功组织参加广安市举办的“中国梦在广安——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大型群众文艺演出”,承办区纪委“清风赞”文艺展演,举办了中小学生艺术节等活动。
一场场文艺演出,一次次文艺赛事,极大地活跃了全区的文艺舞台,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该区在注重各种文艺展演优质化发展的同时,加强了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加强了对网吧、歌舞娱乐场所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尤其是突出了重点时段和重点地段及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取缔了各种形式的非法报刊和兜售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地摊,杜绝各类非法有害出版物流入市场,进入校园;组织开展了高(中)考期间文化市场整治行动,促进了全区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全区各级机关使用正版软件长效管理机制,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凡是政府采购的电脑等设备必须装载正版操作系统和财务软件;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和“扫黄打非”进基层试点工作,净化出版物经营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大力推进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引导机制。今年以来,前锋区政府工作报告对文化产业的明确导向,必将促进全区文艺创作繁荣发展。
D 重传承注重文化遗产保护
大良城,古名大良平,是一座抗蒙历史名城。正因大良城拥有山势险峻、地处要冲、耕地较多、水源充足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才赋予了这座城寨重要的历史使命。
像大良城一样的文化古迹遗产在前锋是不可再生、不能替代的宝贵财富,更是区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一基本区情的重要物证。
“丰富的古迹遗存不仅见证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变迁,更彰显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前锋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说,“弘扬优秀文化是文化工作者的重大责任与使命,尤其是在新时代,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也步入了‘新常态\’。”
面对前人留下的大量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的开发利用率不高,如何盘活资源,将前锋潜在文化影响力转化为城市发展竞争力?是前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近几年来,前锋区牢树“文化塑区”理念,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积极勘察普查、发掘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助推文旅结合,激活全域旅游。
经实地勘察普查统计,前锋区现有地面不可移动文物175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整理并公布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3项。
为正确处理前锋经济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在开展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全区积极争取文物保护项目和资金,实施一批文物保护工程,及时消除文物险情,基本实现辖区各文保单位“有保护标志、有保护人员、有记录档案”,扎实推动了文物保护工作规范化发展。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前锋区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了文化遗产保护内部工作机制和用人机制,初步形成了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保护点为补充,重点村保护及传承人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络,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动力。
目前,全区已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代市钟鼓楼的修缮保护工程,对独愚子墓、黎氏宗祠、永光仪器厂旧址3处省级文保单位的文物保护标志进行更换,已启动代市牌坊维修保护,形成系统的红色文化资源图文影像资料。
“下一步,前锋还将继续争取文物专项资金对大良城遗址内城门、石刻、碑刻等重要遗迹进行维修保护,加大对宕渠连响、桂兴唢呐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积极申报省、市级非遗项目,不断弘扬前锋特色文化,打响前锋民间艺术品牌。”前锋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见习记者刘甜甜记者刘婧8月22日,正值小平同志诞辰114周年。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作和举办的“小平您...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