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举措,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日前,广安市教育体育局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大力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抓好广安市新时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发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创新学校德育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动员令。
出台背景
中小学阶段是个体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困扰和问题。近年来,各地中小学生因心理问题、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中小学生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事件,给学生造成生理、心理创伤的同时,还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灵伤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六有”基础建设,即: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心理辅导室、有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心理健康宣传阵地、有心理咨询热线(信箱),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六个一”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课程、阵地建设,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到2018年底,全市各中小学至少落实1名专(兼)职心理教师;到2019年底,辖区20%的中小学配备专职心理教师,逐年递增至2025年100%的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教师。到2020年底,全市中小学普遍建立心理辅导室。
主要举措
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纳入德育教育管理体系,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机构,成立广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心理咨询专家人才库,成立县级“心理成长指导中心”,为各地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提高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格执行《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要求,将减负要求落实到学校班主任、学科教师等每个工作岗位和教育教学各环节,将减负的目的、要求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家长共同做好减负工作,从源头上预防中小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建设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要求在校学生人数在1200人及以上的农村学校和在校学生人数在1000人及以上的城区学校必须建立心理辅导室,在校学生人数不足以上规模的,通过建立区域性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方式解决。已建有心理辅导室的学校要健全运行机制,有效发挥辅导室的功能作用,确保到2020年底,普遍建立中小学心理辅导室。
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新招聘、兼职教师转岗、校际交流等方式加快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按1000:1的生师比制定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时间表,确保到2019年底,辖区内20%的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占比。其中,在校学生人数在1200人及以上的农村学校和在校学生人数在1000人及以上的城区学校,以校为单位配备专职教师。在校人数不足上述规模的,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统筹设立区域性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暂无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确保到2018年底,每所中小学落实1名以上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管理作用。探索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工作方法,确定一定数量的班干部或积极分子担任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联络员,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教给工作技巧和方法,随时关注和记录周围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况,协助做好本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开展“六个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坚持上好一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制定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认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学期9课时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在地方课程《生命·生态·安全》中安排,高中阶段在校本课程或选修课程中安排,要有开课记录、教案等。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作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
每学期举办一场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对全体学生、教师、家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每学期一场以上,大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应对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善待自我,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及生活中的压力、困难和挫折。
每学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各学校每学期结合实际情况精选1个以上主题,通过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现场心理咨询、心理情景剧、心理微电影等多种形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定期开展体验式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探索课外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趣味性、实效性和发展性。
每学期召开一次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座谈会或亲子活动。要求各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或家长委员会每学期举办一次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座谈会或亲子活动,面向家长积极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和方法,积极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引导家长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亲子互动关系,促进亲子沟通及感情交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每学期开展一次心理高危学生排查。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工作,及时采取规范性针对性介入干预措施。根据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将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分为三个等级:“Ⅰ级”为一般心理危机,“Ⅱ级”为严重心理危机,“Ⅲ级”为重大心理危机。“Ⅱ级”与“Ⅲ级”学生应纳入学校心理高危学生名单,予以重点关注及跟踪干预,必要时及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
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加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力度,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师培工作总体规划部署,分期分批对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轮训,确保到2019年底,各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100%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及能力水平。
完善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普遍开展心理筛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依托心理辅导室常态化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加强心理健康日常监测,建立完善“成长信息记录”及“辅导记录”等相关心理健康档案。学生成长信息记录、测评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及其他心理健康相关资料,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保存。
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作用,关注班级中情绪行为异常学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工作,引导其通过情绪宣泄、注意力转移、与人交谈等自我心理健康调节方法缓解负面情绪,通过挫折教育增强耐挫能力及意志品质。
加强个别咨询辅导。开展网上及现场心理咨询服务活动,用好心理辅导室,坚持定期开放,开设心理信箱、心理热线或网络咨询平台,接受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咨询。学校心理辅导室要有心理咨询情况记录,并定期召开心理咨询工作会议,分析疑难问题,评议咨询效果,交流工作经验。心理个别辅导必须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
加强特殊群体、重点时段的心理辅导与干预工作。做好中高考学生、贫困家庭学生、留守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特殊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情感困惑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针对个体情况开展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及时化解心理问题。每年的季节交替、开学放假前后、毕业生离校前后、重要考试前后等时段,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多发期,通过团体辅导、集体座谈、个别谈心等方式,教给学生应对策略和方法,加强在这些特殊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把担忧、焦虑等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和信心。
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及转介机制。各校通过建立“班级——学校职能部门——学校与家长”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及转介机制,明确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确保心理问题及早发现、有效干预、顺利转介、处理得当,努力避免因严重心理疾病引发的伤害事件发生。建立学生心理问题跟踪指导管理机制,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做到“一人一案”,精准施策。
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
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家校联系卡、网络群等载体,畅通家校信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关心、理解、呵护学生心灵成长,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形成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合力。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与心理成长指导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少年宫、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公共文化机构以及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展各种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途径。面向校内外招募热心公益事业、具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组建区域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人才队伍,开展公益性的心理健康咨询、专题讲座、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关爱等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树立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典型,推动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开展,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新闻推荐
□王久龙当前,“怎么办”“怎么干”大讨论正在广安市深入开展,广大干部群众对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广安提出的“建设嘉陵江...
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