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壳丰收农民增收

广安日报 2018-07-30 01:07 大字

本报讯(熊虎成 吴豫勇 广安区记者站 廖小兵)龙台镇玉城村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主要依托和核心动力,通过大力发展中药材枳壳种植,化“输血”为“造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脱贫道路。

7月22日,玉城村村支部书记唐良春正在基地里忙碌,自从村上引进业主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到基地管护枳壳成了他的日常工作。唐良春告诉记者:“丰产期每株枳壳产值可达400元左右,亩产值超万元。我们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公司占股70%,老百姓土地入股25%,集体收入占股5%。贫困村民依托基地稳定增收,实现脱贫。”

今年66岁的蔡良琼是玉成村3组贫困村民,儿女都在外地打工,去年她用自家的7亩土地入股合作社,自己也成为基地的一名务工人员。“土地分成有收入,在药材基地打工每天也有50元。”蔡良琼高兴地对记者说。

为了增加枳壳的附加值,该合作社还建立了加工厂,对枳壳进行深加工。

记者在加工厂看到,刚刚从基地采摘回来的枳壳,在合作社的场地内进行统一的切片处理。村民将每一个枳壳都切成菊花形,旨在让枳壳发挥最大的药用价值。切片完毕后,就在旁边的烘干房内统一烘干,然后再由公司进行统一销售,完全不愁销路。

据了解,该基地占地面积约1000亩,年产枳壳约300吨,年收入超过300万元,带动了全村100余户农民增收和27户贫困村民脱贫致富。在特色产业引领下,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脱贫信心更足了。

新闻推荐

聚焦重点抓整改确保经得起“回头看”检验

本报讯(记者孙维铁)7月25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曾卿主持召开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专题工作会,贯彻全国、全省、全市...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