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穿斗房里认字到空调房里求知

广安日报 2018-07-26 01:37 大字

□卫开成 口述 本报记者 王林 整理

改革开放40年,变化随处可见。单从教育领域来说,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得到极大提升。

刚开始教书时,穿斗房里的学生围坐在石桌凳前,上学的主要目的是认字;如今,学生们坐在装有空调的教室里了,看着讲台上的投影仪,听“学富五车”的老师讲课,求知渠道越来越广。

我叫卫开成,今年75岁,是一名退休教师。1964年秋天,我高中毕业,来到现在的前锋区大佛寺街道办事处鲁建村村小教书。当时的鲁建村村小很破旧,在一排破旧的穿斗房里,放着石头做的凳子和桌子,上课时,学生挤在一起。

村小的教学设备很落后,黑板由木板拼镶,用土漆刷黑,写在上面的粉笔字并不明显。当时,尺子、三角板、圆规、算盘这些教学器材,全靠教师自己动手做。

我到村小的时候,村小有学生400多人,教师只有几个人。每个教师教一个班,负责教语文、数学、美术、体育、音乐五个科目。教的内容都很浅,学生主动思考得不多,大多是灌输式的教学。

1978年,我被调至新桥初中任教。虽是乡上的初中,但学校硬件设施还是很差,依旧是穿斗房,只是学生坐的不是石桌凳,换成了木桌凳。

乡上的初中实行“蒸饭制”,学生们每天早上从家里带上米,装在饭盒或瓷盅里,交给蒸饭师傅。中午下课后,去领自己的饭盒,在教室里就着带的咸菜吃。

硬件上的变化始于1994年,学校建了新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还建了食堂;1995年夏天,学校买了10多台计算机,那时被称为微机,但是没有人会用,只得新招一名年轻大学毕业生来教。当时,计算机课程上得很简单,只有开关机、打字两项内容。因为没有联网,好多功能用不了。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2002年,我退休时。

这些年,我虽然退休了,但一直关注着学校变化。教学楼越修越漂亮了,教室里安了空调,装了电脑,黑板很少用了,年轻老师都用投影仪上课。

学生们不再带菜蒸饭,有了食堂,还有营养餐;九年义务教育不收学费,家庭稍微困难的学生,每学期还有补助,不存在读不起书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们接受新事物的渠道更广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提高了。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下,我希望新时代的学生应该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感恩时代创造优越的求学环境,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新闻推荐

广安:创新举措巩固国卫成果

□本报记者刘定春“广安国际商业中心后面环形巷内有占道经营现象,请相关部门立即处理。”7月19日下午3时,市双复督查组人员...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