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广安文化大繁荣
各类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文化惠民让群众乐享改革成果。(资料图片)
□邻水记者站 孔虹 本报记者 李倩
7月6日晚,市图书馆电影院。20多年来,老中青三代川剧人首次大集合。
《宋江杀惜》《张飞审瓜》《花云射雕》《戏仪》《金台将》,经典川剧折子戏专场演出,让闻讯而来的诸多戏迷过足了瘾。
这样的戏剧盛宴将一直延续。下个月,邓小平同志诞辰之际,主题为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川剧表演也将在图书馆电影院上演。
“小平家乡戏,深广两地情”。同样是在8月,川剧演出团队将赶赴深圳,开展改革开放40周年文化展演活动。
川剧,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安一度沉寂。2012年,借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广安市3家川剧团改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纳入区(县)文化馆。
改制后,国家一级演员、市戏剧协会主席蒋晓明最直观的感受是,经费有了保障,演出队伍更加稳定,大家可以一门心思搞创作,创作精品由此层出不穷。改革带来的最大的改变在于,川剧从专业性文化变成群众性文化,专业的演出团队不再局限于提升自身的演绎水平,而是积极带动群众加入到演出团队中来,更接地气。
广安川剧重回舞台,建立传习基地,走进校园,走出四川,展示出非同一般的实力和后继有人的希望。
厚重的底蕴,澎湃的活力。川剧复兴只是广安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普通事件,却折射出一个新的时代——在涵养城市文化和凝聚城市精神的路上,广安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让文化软实力更硬、更强,让广安城市内涵更丰富、气质更独特。
改活体制、创新机制,解放文化生产力。广安市高擎改革旗帜,先行先试,在更高的战略定位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新的审视和谋划。以全领域、深层次的文化体制改革为指南,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道路上开拓前进
一个有深厚文化自信的民族,才有长久屹立的精神支撑,才能拥有复兴之魂。2014年早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了路线图、明确了时间表、布置了任务书。
广安,孕育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灵秀之地,自当高擎改革的旗帜,先行先试,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道路上开拓前进。
广安市文化体制改革,也在春天开始。
2011年2月,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的侯晓春便提出文化民生的理念,提出做大文化产业蛋糕,力争早日建成文化强市。
2012年1月3日,《中共广安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正式出台,在更高的战略定位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新的审视和谋划。
2013年2月22日,侯晓春履新市委书记仅4天,便召开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再次强调以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引擎,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步伐。
谁占据文化制高点,谁拥有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在侯晓春的执政理念里,必须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文化繁荣。“人们谈经济发展,谈财政收入,却容易忽略文化的发展。如果清楚了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其带来的财富将是无法计算的。”(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袁秀娟特约通讯员陈定军)近日,笔者在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艺文社区妇女就业扶贫示范基地看到,缝纫技师正在指导当地妇女...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