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资源”
□本报记者 徐瑜
6月16日,记者在广安区郑山乡火峰村1组看到,村民宋建国正在新修的梯田里劳作。
“这里以前是一个大院子,住户搬走后这一片都荒废了。”宋建国说,他正在耕种的这块地,是由他家以前的宅基地和林盘地复垦而来。
转变发生在今年3月初。“当时乡上的工作人员来问我们,愿不愿意把以前的宅基地和林盘地复垦,复垦后的耕地交给我
们自己耕种。”宋建国说,“我们当然愿意了,本来这里就是山区,林地多耕地少。”经过复垦,宋建国家得到了两亩多耕地。
郑山乡副乡长卢伶俐告诉记者,像宋建国这样通过把宅基地、林盘地复垦后得到耕地的农户还有192户,通过复垦,全乡将新增耕地110余亩。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广安区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越来越少,而在一些乡镇,部分宅基地、林盘地等农村建设用地
荒废,成了“沉睡的资源”。
因此,该区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通过农民自愿参与房屋“拆旧换新”,实现复垦还耕,增加耕地面积。同时,将新增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支撑城镇发展,解决了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
该区国土资源分局纪检组长杨飞说,为了将工作做实做细,该局坚持将农民意愿放在首位,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实施区域,对拆迁农户房屋及附属设施进行了足额补偿的同时,还根据区域特点和部分农民已脱离农业生产等实际情况,制定多种优惠政策措施,分类指导农民集中居住,为搬迁农户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同时,区政府通过出台《广安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实施细则》、加强组织保障等,确保了全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通过项目实施,全区可实现新增有效耕地3400余亩,可获取增减挂钩节余指标2600余亩。
2016年,该区作为首批国家级贫困县退出区县,投入6亿余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该区还被纳入全省挂钩周转节余指标易地流转范围,挂钩节余指标可在全省范围内流转。去年5月,广安区与成都市签订了框架协议,首批流转1100亩挂钩周转指标,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缓解了城镇用地压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前锋记者站陈定军记者刘定春)环境卫生是农贸市场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连日来,前锋区龙塘街道办事处平桥社区的“红...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