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前锋“织”出一片新天地走进前锋轻纺产业园·产业工人篇

广安日报 2017-12-04 01:48 大字

□前锋记者站袁秀娟兰林前本报记者卢琴

在“金字塔”社会层级结构中,每个行业都有数量众多的基层员工,其中尤以制造业为甚。前锋轻纺产业园的发展蒸蒸日上,除了政府对园区的支持、企业的经营理念之外,还与众多最基层的工人息息相关,他们为创造财富、推动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11月18日,记者走近前锋轻纺产业园部分企业工人,了解他们的理想、追求和担当。

唐宋艳:顾家赚钱两不误

广安市吉中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的生产A车间,一线线长唐宋艳正来回巡视她所负责的这条生产线,“这个标志有点歪,右角再向下贴。”遇到不太熟练的工人,她就亲自做示范,直到工人做出合格的产品。

今年29岁的唐宋艳是代市镇人,别看她年龄不大,却有11年的工作经验。“我18岁就跟着姐妹们到广州、深圳打工,进过牛仔制衣厂、制包厂、服装厂,都与纺织有关。”唐宋艳说。

和当时老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相比,在沿海城市打工工资高、工作机会多,所以当时很多年轻人都结伴出去闯荡。然而,唐宋艳一直有回家务工的愿望。“在外面打工没有家的感觉,漂泊再久总要回家。”唐宋艳说。

2010年,唐宋艳回到老家代市镇,结婚成家。2011年,唐宋艳有了孩子。“孩子小、老人年龄也大了,需要人照顾。要是能在家附近打工就好了,既能挣钱,又可以照顾家里。”这是唐宋艳最大的期盼。

2011年,广安市吉中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大量招聘工人。唐宋艳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成为该厂一名普通工人。

由于唐宋艳有经验,做事认真,很快被提升为流水线线长,在旺季时,每月工资能达到5000余元。“这里的收入和在广东打工差不多,还有‘五险一金\’,节假日休息还有加班工资。”唐宋艳高兴地说。

余善碧:自食其力谋幸福

熟练地拿起商标,缝制在新衣服上,一分钟不到,一件衣服的商标就缝好了。这是11月18日,记者在晓鸿服装厂见到的残疾工人余善碧的工作状态。

今年28岁的余善碧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一出生双腿就没有知觉。由于身体原因,她没能上学,18岁那年,嫁给了大佛街道办事处苏寨村村民杨宗均。

“他从来没有嫌弃我是一个残疾人,在生活上对我也很照顾。”余善碧提到丈夫时,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当年他家里还经营着一个小卖部,我嫁过去后,就帮着打理小卖部的生意,也学着识字、管账,日子过得很开心。”那几年,儿子和女儿相继出生,余善碧一家其乐融融。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多种原因,小卖部生意不景气,到2016年被迫关闭。

杨宗均在街边摆了个修鞋摊,天天早出晚归,却收入微薄。“他也想过外出打工,但孩子还小,我和两个老人照顾不过来。”余善碧不忍丈夫一个人劳累,看到近来前锋区开了不少工厂,她就动起了心思,“这些工厂需要工人,我能吃苦,肯学习,总有工厂愿意收我。”

余善碧四处打听,跑招聘会。“我先去了一个做手袋的工厂,但那里的机车座位有些低,我操作起来不方便。”余善碧说,“后来,我被邻居介绍到晓鸿服装厂,那里的机车高度很适合我,也不用自己抱货,厂里有统一的流水线,会自动转到我的岗位,非常方便。”

“厂里的领导和同事们也很照顾我,分配给我的都是比较轻松的工作,厂里还购买了‘五险一金\’,有法定假日,加班也有加班费。”提到厂里的待遇,余善碧很满意。

记者了解到,晓鸿服装厂实行计件工资,余善碧每月能领到两三千元,“每个月能领工资,让我能自食其力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感觉很满足。”余善碧笑着说。

刘万秀:脱贫奔康不是梦

“这衣服好不好看?可保暖了。”18日中午,今年44岁的代市镇长伍村村民刘万秀指着自己身上刚买的一件新衣服,喜滋滋地问同事。

“我5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了。”刘万秀对记者说:“婆婆常年在吃药,儿女上学也靠贷款,根本没有闲钱买衣服。如今,我打工挣了钱,手头不那么紧张了。”

2015年,刘万秀被代市镇确认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在达州工地上做小工,家里还有婆婆和两个孩子,全家人的生活来源就靠种地和丈夫微薄的工资。2015年,女儿考上了大学,家庭负担更加沉重。“不能全靠政府救济,我有劳动能力,要想办法改变贫穷的生活。”刘万秀想。

就在当年,刘万秀得知前锋区轻纺工业园区入驻了不少企业,需要大量工人。她在家人的鼓励下,走进招聘处。“我特意打听了工作时间、待遇,就怕进厂后不能照顾家里。”而晓鸿服装厂的工作条件打消了她的顾虑。”刘万秀说,自己选择这个厂的主要原因是厂里有厂车,上下班时间固定接送工人。“这多方便啊,每天可以回家照顾老人、孩子,也不耽误上班。”

在厂里,刘万秀的工作岗位是“柴床部”杂工,基本是个不需要技术的工种。“我有力气,在这里主要是负责小件的搬运工作,虽然工作起来不轻松,但比在家里做农活的收入好很多。”

有了固定工作,刘万秀每月加上工资、奖金等能拿到3000元左右,对她来说,这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在这里上班很不错,脱贫致富奔小康再也不是梦想了。”刘万秀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新闻推荐

广安市投入2.5亿元用于大气污染防治治理

本报讯(记者龙俊帆)近日,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今年以来,广安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治理项目32个,总计投入治理资金2.5亿元,其中省级环保专项资金2000万元,全力支撑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广安市以“环境...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